第十個名字 作品

251 另一個威脅

    這次加州魔鬼谷的核電站的蒸汽爆炸就是例子,它的壓力殼內由於化學反應產生了大量氫氣,最終不是點火爆炸,而是像往氣球裡不斷充氣一樣,生生把壓力殼給撐破了。

    那麼一座核電站發生洩露或者爆炸會影響多大範圍的人類生活呢?這可就眾說紛紜沒個準譜了,那兩位倖存者內業人士也給不出準確答案來。

    他們只是舉了個比較有名的例子,切爾諾貝利。當時的隔離範圍是30公里,在這個區域內不能有人生活。事後的汙染範圍是100公里,在這個範圍內可以有人生活,但很多農產品不能外銷。

    不過核電站附近已經可以參觀了,植物生長的很好,還有動物生活,大部分地方的輻射值趨於正常。當然了,那個堆芯依舊還在深處埋著,如果打開覆蓋物的話輻射量還是很大的。

    雖然核電站的核燃料濃度要比核武器低幾十倍,但架不住量大,上百噸的燃料棒如果真的融化了,瞬間的輻射量不見得有多高,可持續的時間肯定比核爆長。

    不管怎麼說吧,反正挨著這些設施越近就越危險,鬼才知道它們是不是真的冷堆停機了。實際上就算真的冷堆停機了也不能保證永遠不洩露,幾年?十幾年?幾十年?反正總是要漏的……

    既然這樣,洪濤肯定不希望僅剩的這麼點倖存者再遭受一遍輻射考驗,建議儘快撤離沿海城市就是出於這個目的,也和他們講明瞭。

    至於說為什麼要把新的基地選在內地的大城市裡,甚至鼓動人家來京城。真不是要趁火打劫壯大自己力量,而是又想到了另一個問題。既然核電站不保險,那核彈會不會也存在洩露的可能呢?

    就這個問題也諮詢過那兩位業內人士,但他們是二手的,只接觸過商業核設施,對軍用的同樣不太瞭解。大概的說法是不管原子彈還是氫彈都有個保質期,通常在20年左右。

    過了保質期就要採取銷燬或者延壽處理,但不管哪種方式都的需要人來操作。如果沒有人及時處理,洩露是肯定的,只是不知道會在多長時間之後發生。

    不管多長時間,肯定誰都不願意挨著隨時都可能發生洩露的報廢核彈生活。那麼問題來了,誰知道核彈保存在什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