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名字 作品

843 軍事會議

    我的參謀們剛剛做出了草案,如果馬上從lyg碼頭出發,四艘炮艇需要至少兩天時間才能抵達信陽以北。可8團和張副參謀長被困的地點距離距離河邊還有9公里,我們的37毫米艦炮真的無法奏效!”

    被稱作和田司令的中年男人全名叫做和田仁紀,今年44歲。沒錯,他是個日裔倖存者,喪屍病爆發之前在造船廠裡擔任技術員。

    就是聽了洪濤的廣播,才和另一位日本航運公司的一等機關士高橋原道大共同駕駛輪船,帶著當地的倖存者投奔到了津門港。

    當年的救援隊和復興聯盟在航海方面沒找到有啥人才,更別提海軍。但洪濤又非要儘早把一些合適噸位的船隻利用起來,於是矬子裡拔將軍,高橋原道大便成為了第一任船長,和田仁紀為大副。

    他們倆和洪濤一起駕駛著那艘用遠洋駁船改裝的運輸船多次往來於韓國、日本西側的各個港口,從生活用品到機械設備再到武器彈藥沒少往回拉,也算是為聯盟初創時期的元老和骨幹。

    5年前,當聯盟正式建立海軍時,高橋原道大由於年紀比較大,身體不太好,主動讓位給了和田仁紀。這位正值壯年的海軍司令上任之後也不負眾望,只用了四年時間就從無到有建立了一支近岸海軍。

    雖然只有一艘從韓國船塢里弄回來的老式驅逐艦可以被稱作軍艦,但這已經很不容易了,至少控制住了渤海灣的大部分港口,同時還把觸角伸到了黃海海域,說是東亞聯盟的海軍奠基人也不過分。

    其實像他這樣的異國倖存者在聯盟軍隊裡並不少見,尤其是海軍和空軍方面都有很多來自日本、韓國和俄羅斯的軍官。他們多少接觸過這方面的工作,必須算技術人員。

    在這方面聯盟內部到沒有太多異議,原因很簡單,洪濤從一開始就把吸納儘可能多的倖存者定為了基本戰略,且也是這麼執行的。很多日裔、韓裔倖存者甚至參加過第一次京城保衛戰,並從此加入了聯盟軍隊。

    如果現在誰想就這個問題展開討論,那動靜就太大了,搞不好真會引發內戰,或者乾脆被軍方派人刺殺。像和田仁紀、川早一雄這樣的軍官,肯定不會允許有人詆譭他們之前的努力,還打算毀掉他們今後的生活。

    說起來吧,這種局面完全就是洪濤一手造成的,當年從救援隊到復興聯盟,雖然不是他一個人創建的,但大部分規則和理念都是由他主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