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斯特帕列 作品

第1630章 大華染廠代言人

    “六哥!”二太太見了沈隆有點怕,可能是此前盧家駒給她叮囑過,不過心裡似乎還有點不情不願,因為眼下穿西洋服飾才夠得上檔次。

    “嗯,既然到了咱們就走吧!”三人一起到了沈隆找好的裁縫店,沈隆拿出了幾張紙,“師傅,這幾種旗袍能做麼?我從魔都帶回來的新款。”

    “您幾位先喝茶,我看看啊!”和大華染廠的染料配方一樣,任何一支新的服飾設計那也是每個裁縫鋪子的不傳之秘,一聽說是魔都回來的,裁縫師傅立刻就動了心。

    細細看過一遍之後,裁縫師傅有些猶豫,“陳掌櫃的,這些旗袍好看是好看,可瞅著似乎有點不夠莊重啊,這麼穿著真沒問題?”

    旗袍是由中國傳統袍服在民國婦女在穿著中吸收西洋服裝式樣不斷改進而定型的,有眾多學者和當時的媒介認為,民國初女子為尋求思想的獨立和女權的解放,效仿男子穿長袍是旗袍興起的原因之一。

    當初秋瑾“身穿一件玄青色湖給長袍,頭梳辮子,加上玄青辮穗,放腳,穿黑緞靴”就給當時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尊稱她為秋先生。

    張愛玲也在《更衣記》裡寫道:“五族共和之後,全國婦女突然一致採用旗袍,倒不是為了效忠於清朝提倡復辟運動,而是因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她們初受西方文化的薰陶,醉心於男女平權之說,可是四周的情形與理想相差太遠了,羞憤之下,她們排斥女性化的一切,恨不得將女人的根性斬盡殺絕,因此初興的旗袍是嚴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風格。”

    所以說,現如今的旗袍並不像三四十年代黃金時期那麼女性化,纖細修長,能夠體現女性的曲線美,大多采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鬆,下襬不開衩,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穿起來顯得很是寬鬆。

    一直到三十年代,才出現了中西合璧的“改良旗袍”,旗袍的裁法和結構更加西化,胸省和腰省的使用旗袍更加合身,同時出現了肩縫和裝袖,使肩部和腋下也合體了;顯得更加貼身,更能呈現出女性的曲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