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斯特帕列 作品

第677章 幫我籤個名吧

    1977年,國家出版事業管理局發佈《關於試行新聞出版稿酬及補貼辦法的通知》,恢復廢除了10年的稿酬制度,通知規定實行低稿酬制度,並根據作品的質量和字數一次付給稿酬,著作稿為每千字2至7元,翻譯稿為每千字1至5元。

    到了今年,國家出版局黨組制定了新的稿酬標準,適當提高了基本稿酬,恢復到之前水平,著作稿提高到千字3至10元,翻譯稿則是千字2至7元,同時恢復了印數稿酬,印數稿酬,每印1冊~2萬冊,每萬冊按基本稿酬的5%付酬。

    其中詩歌按照十行一千字計算,所以也不用擔心寫詩吃虧,要是真一個字一個字扣的話,那全國上下的詩人有一個算一個,統統都得餓死。

    需要注意的是,這只是基本稿費,像《收穫》雜誌這樣的大型期刊,影響大印數多,又坐落在魔都這樣的大城市,經費寬裕一些,稿酬發放的標準也要比一般水平高;有些特別優秀的作品,或者知名作家的作品,能給到千字三十甚至更多。

    沈隆這篇《黃土地》一共一萬兩千多字,匯款單上的金額是三百多點,《收穫》雜誌是按照千字二十五塊的標準給的,算起來頂得上沈隆搬磚近半年的收入,比剛參加工作的青年一年的工資都高。

    就算和開磚窯的孫少安比也不差了,孫少安和秀蓮兩個累死累活一個月才掙了六七百塊,他一個月可不止能寫一兩篇小說。

    如今可以說是近些年來作家日子最好的一個階段了,相對較高的稿費和低物價讓文學成為一大批有志青年的夢想,正是在這個時期文壇湧現了一批新人,餘華、蘇童、王安憶、張抗抗、王小波、史鐵生、畢飛宇、古華、陳忠實、賈平凹等人都是在這個時代走上文壇的。

    在過幾年,稿費還會上漲,調整到著作稿每千字6元~20元,翻譯稿每千字4元~14元,如果能出書並且暢銷,賺得還會更多一些。

    等到了九十年代,作家的好日子就結束了,物價持續上漲,儘管基本稿酬較原來有所提高,但同樣字數文章的稿酬能買到的東西已經越來越少,一直到二十一世紀第一個時間,這一階段能夠全職的作家就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