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斯特帕列 作品

第2825章 南洋百姓

    ()        不過如今開創蘭芳共和國的羅芳伯與陳蘭伯還沒有來到婆羅洲,陳蘭伯的出身已經不可靠,而羅芳伯應該還在廣東嘉應州石扇小鎮上讀書。

    羅芳伯從小便一邊幹活一邊練拳讀書,練就了一身好武藝,同時學業也頗為不俗,很快就中了秀才,可惜他雖然滿腹經綸,但鄉試時卻再次不第,只能在老家當窮教書匠,直到三十四歲的時候,當地掀起出洋開金山的熱潮,“蓋聞金山之勝地,時懷仰止之私衷”,羅芳伯於是“乃懷壯遊之志”,與眾同鄉於1772年從廣州虎門乘舟前往“金山”坤甸。

    現如今羅芳伯雖然沒有來,但是在婆羅洲上生活的中華百姓卻是不少,沈隆現在要發展事業最缺的就是人口,光靠各地輸送過來的流民卻是遠遠不夠,於是便盯上了流落在南洋的大量中華百姓。

    他們要麼是因為家境困苦不得不下南洋來謀一條生路,要麼像日後羅芳伯的搭檔、戴燕王國開國國王吳元盛那樣受天地會等會黨的影響,試圖反清復明,被迫流落南洋,無論是那種人,他們對滿清的忠誠幾乎不存在,這些人絕對是天然適合沈隆的人力資源。

    只是人在海外,生活不易,再加上土著的騷擾,這些百姓的生活都很困苦,沈隆停船靠岸之後發現,當地百姓缺衣少食,並保守各種疫病折磨,只能勉強維生而已,他們大多都以宗族或者同鄉為紐帶,完全是一盤散沙,沒有羅芳伯、吳元盛這樣的強力人士把他們聯合在一起,他們是沒辦法對抗當地的土著的。

    當年羅芳伯是藉著在當地教書識字,調節矛盾慢慢樹立起了威望,再通過開採金礦讓這些南洋華人生活日漸好轉,平息盜匪鑄就了無上威望,這才被推舉為蘭芳共和國的大唐總長,這一連串的手段看似簡單,細細想起來卻是別有一番深意。

    讀書識字能讓這些平日裡以宗族和同鄉聚集的鬆散勢力意識到他們都是華人,都屬於同一種族,和當地的土著是不同的,可以團結更多人手;而金礦可以讓他們獲得經濟利益,並在開採金礦的協作生產中加強凝聚力;最後打擊盜匪證明了羅芳伯的武力,錢、人、武力都不缺,那麼上位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