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護衛 作品

第32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

    經過李悝的統計,一共有17個特殊人才還沒有工作。夏村畢竟不是城鎮,還有大量的設施都不具備。只能說為了以後打算,先花點小錢將他們留下。

    這樣做的效果還不錯,這些人才對楚天感恩戴德,然後在夏村安居樂業。

    人口登記暴露了不少問題。除了還沒有就業的特殊人才問題,還有孩童的上學問題。

    夏村15歲以下的孩童大約有300多人,其中適齡的學童有150人,一個草堂只能容納50個學童。

    於是楚天安排下去,再修建兩座草堂。

    草堂是最簡單的文化建築,只要有一個教書先生就可以運轉,可以提升民心。從草堂畢業的學童成為特殊人才的概率提升。

    學童想要從草堂畢業,長則五六年,短則兩三年。

    這是長期的投資,為了領土的可持續發展,楚天要時刻培養人才。而且領土內自己培養的人才對領主的忠誠度更高,不容易流失。

    草堂的經費主要是教書先生的俸祿以及購買文房墨寶的費用。一個低級教書先生的俸祿大概是2兩白銀一個月,可以教50個學童。文房墨寶也一切隨簡,使用的是廉價的毛筆和紙張。

    缺錢的楚天沒有實行義務教育,對每個學童收取一兩白銀年的學費,用來彌補草堂的支出。

    “一兩白銀?不行,直接這樣張貼告示,你的政策會被牴觸的。”小築村的夏天涼聽楚天提及收取學費的想法,連連搖頭,“你可以張貼告示,就說要二兩白銀一年。”

    “你也太黑心了吧……”

    “耐心聽我說完。一旦村民反饋二兩一年太貴,你就順應民意,將費用下調到一兩一年。這樣不就得到了你想要的結果嗎?而且村民們還會感恩戴德。”

    “另外,如果一戶人家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孩子,只對第一個孩子收一兩白銀,其他的孩子收半兩白銀一年。村民甚至會認為多生孩子就是賺了。如此一來,既可以減輕村民負擔,鼓勵多生孩子,又可以促進村民將孩子送到學堂。缺點就是收取的學費減少了一些,具體怎麼抉擇看你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