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護衛 作品

第1237章 東瀛最後的決戰

    東瀛討伐戰後期,看似是大夏王朝與東瀛大名們的較量,實際上已經演變成大夏王朝與海上同盟扳手腕。

    如果沒有海上同盟源源不斷給東瀛大名們輸血,並且陸續派出援軍,東瀛四島早就被白起、楚武平定。

    風如龍,雲似虎,兩軍對陣,殺氣騰騰。

    白起親自坐鎮中軍,得到王翦的部分秦銳士支援的白起,有了更大的底氣殲滅海上同盟的兵力。

    岳飛在南,樂毅在北,佔據山地地形。

    周瑜、陸遜統帥弓弩兵種,進行遠程殺傷。

    倭軍這邊,東瀛大名們坐鎮中堅,合眾國軍團在南,尼德蘭軍團在北。

    這一戰徹底決定東瀛四島的歸屬。

    東瀛大名們老巢被爆,已經沒有周旋的機會,只有背水一戰,尚有一線生機。

    失敗了,他們徹底失去所有領土,已經沒有任何機會。

    “諸君,封國已然淪陷,各地告急,且無需理會。只要拿下此勝,海上同盟將會給予我們更多兵力,到時,諸君還是大名,諸君的家族將永享榮華!”

    “願武運昌隆!”

    “武運昌隆!”

    織田信長率領一眾大名們誓師,破釜沉舟。

    這一次是真正的賭國運了,沒有退路。

    柴羽秀吉、武田忠義、德川家康、伊達政宗、真田幸村、毛利輝元等大名們齊聲宣誓。

    他們已經不再理會糜爛的後方,任憑楚武在關東攻城略地。

    贏了安芸國之戰,那麼,還有力挽狂瀾的機會。

    “沒想到最終還是走到這一步,還有機會嗎?如果實在不行,或許臣服,然後再尋找機會,這才是上策吧。”

    德川家康雖然與一群大名共同進退,內心也十分猶豫。

    作為老烏龜式的人物,德川家康認為只要熬死楚天,或許大夏王朝的繼位者沒有那麼有魄力,大夏王朝四分五裂,他還有機會東山再起。

    不過,德川家康也不知道投降以後會不會被處決。

    那樣的話,如何東山再起?

    楚天奉行的規則與東瀛大名們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