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護衛 作品

第1143章 東國大名齊聚!

    “下令,各個軍團防守,得到進攻的軍令,再全力出擊。”

    “是!”

    幾十個傳令騎兵向四方飛奔,將白起的命令傳至各個軍團。

    夏軍在福岡城外圍佈防,全力阻止北上的大名們。

    “夏軍的數量越來越多了,如果讓他們順利升級到大型城池,說不定還有會更多的中原兵馬到來。我們北條家經過這麼多年的風浪,到現在還存續,不能就這樣被滅。”

    第四任家督,北條氏政,參與即將爆發的福岡城合戰,執掌“五色備”。

    正如所有參戰的大名一樣,北條氏政憂心忡忡。

    九州島的夏軍軍勢越來越龐大,當福岡城的傳送陣開啟,對於集結在九州島的大名而言,將會是一場災難。

    北條家五色備之中,“地黃八幡”北條綱成已然白髮。

    不少東瀛大名、武將被楚天熬死。

    “這次只能賭國運了。”

    織田信長動用傳統技藝,賭上國運。

    總之,織田信長認為不能放任夏軍在北九州島建立大城。

    “德川家、武田家、北條家、上杉家、伊達家、佐竹家、南部家等東國大名合兵,組成東軍,沿著東側山勢進攻。”

    “島津、大友、毛利、長宗我部等西國大名,組成西軍,沿著西側山勢進攻。”

    “本將軍之軍勢,自成中軍!”

    “準備進攻!”

    織田信長下達總攻令。

    織田信長因為巖屋城合戰沒有取到預想之中的戰果,所以重新分配大名,調整部署。

    這一次,他按照東國、西國大名來劃分軍團,組建東軍、西軍!

    而實力相當於幾個大名的織田信長與海上同盟的火龍軍團,組成中堅!

    按照織田信長的計劃,這一次的攻勢,他的中軍承擔來自夏軍的主要壓力。

    西國大名,島津家、大友家、龍造寺家、毛利家先後參與元寇防壘防守戰、巖屋城合戰,受到重創,所以這一次的主攻方向是東國大名組成的東軍!

    德川家、武田家、上杉家、北條家,都是東國的大領主。

    “此次,必須取勝!”

    織田信長按刀,鬥志高昂。

    夏帝離開九州島,織田信長認為這是一個機會。

    各個大名因為織田信長下達的總攻令,緊急調遣兵馬,籌劃攻勢。

    東國大名們聚首,德川家康、上杉謙信、北條氏政、武田忠義、伊達政宗、佐竹義重、南部晴政、真田昌幸等東國大名臉色凝重。

    除此以外,還有最上義光、蘆名盛隆、宇都宮國綱等後來的大名。

    一些弱小的大名,可能只帶了千餘人前來九州島。

    大夏王朝攻打九州島,無疑驚動了整個東瀛,不管是大名還是小名,全部收到九州征討令,前來集結。

    倭軍之中還有來自呂宋島的僕從軍,以壯聲勢。

    大夏王朝以高麗國為僕從軍,東瀛大名們在征討呂宋島以後,以呂宋人為僕從軍。

    “此次東軍,由‘越後之龍’上杉謙信,擔任主將,諸位可有意見?”

    德川家康作為信長的盟友,在監督東軍,推舉上杉謙信為東軍主將。

    “德川家康這個老烏龜,還真是狡猾,上杉謙信在武田信玄死後,已經是東國最能打的大名。德川家康推舉上杉謙信為主將,上杉家不得不充當主力,既可以重創夏軍,又可以保存德川家的實力。”

    武田忠義有資格繼承武田信玄的能力,已經看出了德川家康的想法。

    “武運在天,鎧甲在前,功勳在足,求生得死,向死而生。在我臨死之前,盡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