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護衛 作品

第1109章 元寇防壘(補更33/100)

    類似的家族還有拖雷的兒子,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也是四個狠人。

    “囤積糧草在平戶城,我們的船隊會以對馬島、壹岐島、平戶島為據點。”

    “如果我幫助了你們,我應該可以保住平戶城城主的位置吧?”

    “不只是平戶城,甚至可以讓你擔任肥前國的國主。”

    糜竺按照漢帝國的體量劃分,那麼東瀛四島相當於一個州,每一個大島相當於一個郡,而九州島有九個令制國,故名九州,每個令制國,相當於一個縣。

    平戶城只是一座中型城池。

    不過,平戶城作為世界貿易節點之一,港口卻擁有傳送陣。

    大夏王朝的遠征軍,如果佔領平戶城這座特殊的城池,可以利用傳送陣獲得補給。

    至於為何不直接利用平戶城傳送兵力,是因為傳送陣每日傳送的兵力有限,百萬大軍在平戶城集結的時間,遠征軍的船隊足以抵達九州島。

    上萬艘戰船可以運輸的物資,也不是一座傳送陣可以比擬的。

    當然,拿下平戶城,可以進行後續補給。

    平義盛聽糜竺的意思,楚天願意封他為肥前國國主,相當於漢帝國的縣令,多少有些意動。

    平戶城面對上萬艘戰船,根本無法防守,如果拿平戶城來換取肥前國國主的位置……

    博多灣,元寇防壘。一條長城在距離海邊數十米的海灘邊緣矗立,塔樓、箭塔、投石臺林立,九州島的大名們傾盡全力防守,投入大量建造圖紙和石料,打造出被玩家稱為“元寇防壘”的銅牆鐵壁。

    “元寇防壘”的由來還要追溯到蒙古帝國忽必烈大汗,兩次下令遠征東瀛,第一次東瀛幕府損失慘重,因為元軍副元帥受傷,神風摧毀元軍船隻而失敗。於是東瀛幕府下令修建一道石壘,防備元朝大軍。

    果然,當石壘修建後,元朝第二次遠征軍到來,石壘幫助東瀛幕府阻擋了蒙古人。

    故這道石壘被稱為“元寇防壘”,而摧毀元朝船隊的颶風,被稱為“神風”。

    可以擋住如日中天的蒙古帝國,對當時的北條幕府來說殊為不易。

    《領主》裡的玩家以史為鑑,向織田信長提議修建更加堅固的“元寇防壘”,設立箭塔、塔樓、瞭望塔、投石臺、床弩、火銃等兵器,阻止夏軍上岸。

    之所以選擇博多灣為防守重點,是因為九州島多山地,博多灣相對比較平坦,容易登陸。另外,此地靠近高麗國,補給線較短。還有平戶城的傳送陣可以利用。

    “主公,我們立花山城就在博多灣附近,如果大夏王朝的兵馬從此地上岸,立花山城首當其衝……”

    立花家的家臣小野鎮幸向立花道雪表達自己的擔心。

    立花山城位於立花山上,是立花家的本城。

    東瀛大名們修建的山城固然易守難攻,但是……

    也頂不住百萬大軍圍攻。

    “既然決定守護九州,便要不顧一切。”

    立花道雪握緊手中的名刀“雷切”,這把太刀附帶雷電傷害,與附帶灼燒傷害的李廣弓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