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護衛 作品

第680章 新的世界排名

    第十三名,神聖羅馬帝國,斐迪南,積分16萬。

    ……

    第四次國戰的第二年,積分排行榜更新,目前排在第一名的領主是葉卡捷琳娜。

    八月排行榜重置以後,葉卡捷琳娜與金帳汗國爆發兩次大戰,第一次大戰發生在楚天到來之前,陣亡的莫斯科大公國軍隊有二十萬。

    第二次頓河大戰,陣亡十餘萬。

    為了消滅金帳汗國,葉卡捷琳娜前後付出三十餘萬人的代價,部分是民兵,更多的是生力軍。

    所以損失慘重的葉卡捷琳娜排在了第一。

    第二年開始幾個月,前十的領主,多數是西方大陸、美洲大陸的領主。漢帝國的領主只有楚天一個人上榜,因為漢帝國最大的威脅——蒙古帝國和幾個汗國已經被打趴,各個諸侯在休養生息,沒有怎麼征戰。

    西方大陸的阿提拉、東哥特王、西哥特王、克努特大帝(維京)等蠻族首領還活蹦亂跳,所以第二年,西方大陸還在交戰,各個領主斬獲不少積分。

    楚天帶來的騎兵畢竟太少,更多起到擊潰對方的作用,而無法殲滅,斬首數不如葉卡捷琳娜的幾十萬大軍,積分也不多。

    這與積分的獲取規則有關。

    漢帝國似乎太早擊敗了自己的強敵,導致第二年,沒有像樣的對手刷積分,就連楚天都要被迫到東歐找鐵木真麻煩。

    而且目前楚天的積分還不夠多。

    本來楚天打算幫葉卡捷琳娜解圍以後,就此打道回府,但按照這樣的趨勢來看,第二年投入幾十萬兵力的亞歷山大、霍亨索倫排名會一直在他前面。

    這讓楚天產生了繼續介入西方大戰的念頭。

    不介入大戰,沒法爭奪第一名。

    楚天又從排行榜上看到了一些有趣的東西。

    印度莫臥兒帝國的領主婆羅門似乎還在和德干高原的馬拉塔人交戰,第二年的積分竟然不低,積分還排到了楚天前面。

    楚天投入四萬騎兵,而婆羅門在德干高原的大戰,可能投入了幾十萬大軍,死傷超過十萬。

    印度莫臥兒帝國人口不少,打起仗來,雙方的死傷數以萬計,所以刷積分很快。

    仔細想想,印度莫臥兒帝國的面積只有漢帝國的幾分之一,人口卻相差無幾,大量人口堆積在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人口比漢帝國更加集中。

    所以內戰時,印度莫臥兒帝國往往可以調用更多的人口,形成百萬大軍也不足為奇,反正在印度莫臥兒帝國,人命也不值錢。

    至於他們百萬大軍的質量,那就見仁見智了。

    亞馬遜帝國第一次出現在楚天的視線中,那是主要由西方文明在亞馬遜一帶,也即是南美洲建立的文明,與亞馬遜部落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亞馬遜帝國有西方封建王國和亞馬遜文明兩種派系的兵種,他們遭到本地亞馬遜部落的仇視,於是爆發大戰,其結果就是亞馬遜帝國開始上榜。

    非洲文明區沒有領主排在前面。

    最後一個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奧斯曼帝國誕生了新的蘇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