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護衛 作品

第470章 瘋狂的漢帝國

    伯樂和千里馬,缺一不可。

    與年幼的龐統可以全副身心投入學習不同,徐庶並沒有完全隱居,因為他還是楊十郎的謀主之一,不時被楊十郎召見,商議對策。

    “楚子謀果然前去攻打河北,豫州僅僅只有十餘萬兵力,以降兵為主。如果我們再次興兵攻入中原,元直以為如何?”

    楊十郎有了再次北伐中原的念頭。

    楚天的主力大軍已經渡過了黃河,再次給荊州軍窺視中原的機會。

    徐庶在這段時間,戰略眼光卻有所改變:“主公切莫著急。河北地域遼闊,豈是那麼好攻打?主公北伐中原,楚子謀必定會退回中原,主公又將無功而返。”

    楊十郎對於徐庶的戰略發生轉變有些意外:“那麼依照元直的看法,該當如何?”

    “主公何不盡快攻取巴蜀,再集結荊州、益州之力,平定江東,取半壁江山,再與關中合力,消滅楚子謀?”

    “你的意思是我們率先統一長江以南?”

    “正是如此。益州牧劉焉造作乘輿車具千餘輛,欲稱帝,又有疾病在身。我嘗求問於水鏡先生,水鏡先生有言,劉焉命不久矣。漢中張道常年與之交戰,其倚重於異人劉安防備張道,常年戰亂不斷,巴蜀百姓苦之久矣。”

    “只要主公於江陵囤積兵馬,收買益州不滿劉焉者。然後出其不意,攻打益州,晝夜出兵,外有外患,內有內憂,益州很快便為主公所有。”

    “一年定西蜀,三年定江東,或許,楚子謀還沒有平定河北。”

    “北方皆虎。楚子謀地處中原,為四戰之地,南陽說唐、江東銅雀,都不會錯過這個機會。對於說唐,他失去豫州,定不甘心。對於銅雀,淮南為必爭之地。”

    “而主公的荊州,沒有外患,北有說唐防備楚子謀,東有黃祖看守江夏,正是急劇擴張之秋,豈容錯過?”

    徐庶一番說辭,讓楊十郎不由動心。

    討伐中原,想要從楚子謀那裡割一塊肉,太過困難。

    相反,益州劉焉,實力一直不怎麼強大,而且益州內部矛盾重重,因為劉焉是外來者,益州本地的世家不見得全部支持劉焉。

    還有漢中張道,從來就沒有放棄攻打益州。

    “我會命令說唐進攻博望,使楚子謀無法專心攻打河北,然後我們籌備半年,再用半年時間攻下益州。”

    楊十郎的思路被徐庶打開以後,胸懷間有了更大謀劃。

    如果在楚天統一北方之前,率先統一南方,再聯合北方一些割據諸侯,未必不可以成事。

    北方的爭霸遠比南方慘烈,各個大諸侯大打出手。

    並非楚天的擴張速度不夠快,而是位於中原四戰之地,每個諸侯都要敲打一遍。

    曹操在中原崛起時,敲打青州黃巾、南匈奴、陶謙、呂布、劉備、袁術、張繡……

    楚天也是如此。

    這與勢力的位置關係更大。

    如果將楚天放到相對安逸的地方,擴張的速度將會更快。

    楊十郎在南邊,面臨的阻力相對較小。

    “如果要取益州,我倒是想到了一人。”

    楊十郎若有所思。

    徐庶也有些好奇:“主公所說何人?”

    “甘寧,甘興霸。”

    ……

    “楊十郎要我出兵攻打博望。”

    說唐在丟失豫州以後,每日縱情酒色,一直到楚天率領大軍渡過黃河,楊十郎遣其攻打豫州,說唐這才恢復正常。

    郭子儀、李道宗、秦瓊等人本來還擔心說唐因為豫州之戰失利,而徹底沉淪。

    但現在看來,他們的主公沒有變化。

    郭子儀試探地問道:“主公意下如何?”

    說唐的眼神逐漸銳利:“可以打,但我們要向荊州借兵,至少五萬。博望守軍為夏侯惇和李典,不過爾爾,與諸位相比,差之遠矣!”

    “終於有機會奪回豫州!”

    眾將摩拳擦掌,中原大戰對於他們這群心氣高傲的武將而言,過於窩囊。他們丟失了整個豫州。

    說唐伸手製止眾將:“這可能是我們最後的機會,我們總不能一直寄人籬下。”

    ……

    關內各路諸侯為逐鹿中原而大打出手,而在更南邊的交州,交州牧王德發集結交州兵力,準備討伐安南猴子。

    大越國與高麗國一樣,只剩下兩個領主,大越國北方的領主強勢,屢次挑釁交州。

    王德發在東漢諸侯之中雖然沒有什麼存在感,但他暗中積蓄力量,有名將鄭成功以及一批文臣武將,準備向南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