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護衛 作品

第245章 徐州的變革

    反正楚天是最後的經手人,需要經過他的同意,一切才生效。

    “然後是農桑之事。”

    楚天提及所有世家最關心的土地問題。

    絕大多數世家都是大地主,擁有大量的土地,如果楚天宣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將他們的私有土地變為領主府所有,他們肯定會揭竿而起,又或者聯繫其他的州牧取代楚天。

    為了暫時安撫徐州的世家們,還不打算對世家動手的楚天說道:“對於各個世家的私人土地,予以保留。領主府安排流民開墾的農田、原來荒廢的農田,所有權歸領主府所有。私人田地,暫時禁止買賣。”

    楚天計劃先拉攏徐州世家,以後再設法將農田變為王田,所有土地的所有權都歸領主府。至於領主府組織流民新開墾的農田,以及因為戰亂而沒有人耕種的農田,則直接屬於領主府所有。

    “各個郡縣的農事要因地制宜,進行輪耕、種植多種作物,努力提高糧食產量。李悝、夏姑娘已經在琅琊國試驗為期一年的新作物輪耕安排,對各個新作物的習性已經瞭如指掌。以後各個郡縣可借鑑琅琊國的經驗,尤其是琅琊國開陽縣的經驗。”

    楚天治下治理最好的縣就是開陽縣,嘗試種植紅薯、玉米、花生、土豆等新作物,已經有了詳細的資料,可以知道它們的生長習性,進而安排農事生產。

    因為美洲新作物的流入,琅琊國的糧食增產,可以養活更多的人,以後征戰的糧食無憂。

    與現實世界有區別的是,《領主》裡還有各種加成,可以提高糧食的產量。

    比如特殊建築觀星臺便可以增加5%的糧食產量。

    當一座城池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說不定可以多養活2倍到10倍人口。

    因此,種田非常有必要。

    經過幾十年發展的一個州,比一個經常征戰、國庫空虛的州更加強大。

    “安置流民和開墾新農田的事情就交給琅琊相、東海相、下邳相三人。務必要在今年十月播種前完成新農田的開墾、流民的安置。十月播種,明年就可以收穫大量的零食了。”

    楚天再進行補充,又向糜竺問道:“現在徐州的戶籍統計是否詳盡?”

    糜竺搖頭:“戰亂不斷,各郡縣人口銳減,十室九空,始終無法統計。”

    楚天默然。

    徐州在前面三四年非常混亂。

    各個領主先是村戰,然後是鎮子級的戰爭,再次是縣級的戰爭,最後是郡國之間的兼併。

    按照糜竺所說,因為各個村鎮都在交戰,每一天人口都是變化的,徐州官吏即使想要對偌大一個徐州進行戶籍統計都不可能。

    一個領主建立的村鎮可能今天還存在,明日就被摧毀了。徐州官吏們無能為力,且意義不大。

    “各郡縣對戶口進行嚴格統計。現在的徐州不再是之前混亂的徐州,有必要徹底清查徐州的人數,以確定田賦徭役。”

    “對於隱居在山林間的村落,勸他們歸降官府,又或者將他們遷徙到平原地區。徐州的平原還有巨大的農業潛力,他們沒有必要到山林間避開戰亂。”

    “清剿徐州各郡縣的山賊,逼迫他們投降,充實各郡縣之人口。”

    治理琅琊國的經驗給讓楚天逐漸成熟,他舉一反三,同樣的道理多半也適用於徐州的其他郡國。

    “然後修繕道路、繁華街市,促進貿易。”

    楚天從農業、人口、戶籍,到道路、經濟,都有詳細部署。

    道路,即修建連通徐州境內各座重要城鎮的道路。

    尤其是琅琊城-夏城-郯城-下邳城之間的官道要拓寬,便於楚天從容調兵,也便於商隊運輸貨物、糧食。

    經濟發展就要看各個郡縣的經濟作物和特產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平原上的縣發展農業,位於海邊的縣發展貿易,擁有礦脈的的縣發展礦業……

    “在徐州建立統一的錢莊,命名為‘通寶錢莊’,於夏城設立總行,各個縣城設立分行,吸納存款。總行要預留30%的預備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