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護衛 作品

第146章 鳴梁海戰

    有馬的騎兵還真的比同階的步兵和弓箭手高貴,不然西方也不會出現所謂的騎士老爺。

    聽說不能出戰,花木蘭的表情不由有幾分暗淡。

    真是一個精力充沛的人……

    楚天還是佈置一些相對輕鬆的任務給花木蘭:“你負責巡邏、護衛、暖……巡邏和護衛就可以了。”

    安市城外的土山在打好地基以後,與日俱高,讓城中的守軍感到不安。

    轟!

    幾十塊石頭從城中拋出,砸在土山上,砂石飛揚!

    安市城的守軍使用投石車攻擊唐軍的土山!

    “還擊!”

    唐軍推來投石車,與安市城的守軍開始對轟。

    幾十斤重的石塊砸中城垛,城垛崩壞一角,城牆上一個守軍躲閃不及,被碎石擊中,頭破血流。

    江夏王李道宗不敢鬆懈,時刻帶著一隊騎兵在城外保護投石車和土山,不給對方出城摧毀投石車和土山的機會。

    雙方的投石車不時轟鳴,東漢的士兵冒著投石車的攻擊,仍然在晝夜不停地堆積土山。

    戰場雙方都意識到土山是破局的關鍵。

    一旦唐軍順利堆砌四座高大的土山,居高臨下,城內守軍就會喪失地利。

    除此以外,唐軍還準備了大量的雲梯車、飛梯、衝撞車、楯車、攻城塔。唐軍甚至開始朝著安市城挖掘地道,逼近城牆。

    種種跡象,讓安市城的壓力不斷上升。

    期間安市城城主無法承受這種壓力,在夜間派人偷襲唐軍,不過他們殺豬宰雞的熱鬧聲被唐軍聽到,李世民判斷他們會出城偷襲,所以早有防備。

    除了留下幾百具屍體以外,出城偷襲的高句麗士兵沒有得到任何好處,又灰溜溜地逃回去。

    安市城已經是絕地。

    鳴梁海峽,位於朝鮮半島南端,在《領主》裡寬約二里,海峽內海水湍急,水情變化不定,是一處險地。

    大唐水師、東漢三大水師營幾千條船隻靠近此地。

    大唐水師將領劉仁軌看著手中的地圖,神情越發凝重,他率領水師從白江口追到這裡,還是沒有看到倭國水師的蹤跡。

    東漢區荊州、揚州、交州領主組成的水師聯軍,他們也在疑惑倭國水師到底去了哪裡。

    銅雀使用自制的六分儀查看經緯度。

    因為《領主》面積擴大十倍的緣故,海面也隨之擴大,導致使用六分儀判斷位置也更加困難。

    “我們到底在哪裡了?那座島,難道是珍島?”

    銅雀眯著眼睛看向前方出現的巨大島嶼。

    無論是走軻還是艨艟,不是很適合在天氣複雜的海面上航行,所以大唐水師沿著海岸線南下,此時需要穿過珍島與陸地之間的狹小海峽。

    寬千米的海峽看似不小,但相比水師幾千條大小船隻而言,就顯得非常狹窄了。

    “前方發現倭國水師!”

    最前方的哨船升起了發現敵人的旗幟,消息逐層傳到後方。

    在鳴梁海峽的海平線上,出現了掛著倭國旗幟的戰船,於海峽的海面上排成幾十排,浩浩蕩蕩。

    “終於找到他們了!沒想到他們竟然逃到這裡,上去教訓他們一頓!”

    銅雀率領東漢水師一路追擊,小心翼翼,在此地追上倭國水師,第一反應就是上去全殲他們,儘快結束海戰。

    但隨即他又冷靜下來:“不對,他們為何選擇在這裡合戰?這裡是……鳴梁海峽!”

    “鳴梁海峽!”

    不少東漢的領主驚呼。

    萬里朝鮮戰爭時期,名將李舜臣在鳴梁海峽擊敗了倭國的一支水軍。

    “看來東瀛領主想要利用鳴梁海峽的水況,戰勝我們的大船。”

    銅雀與幾個領主經過商議,大概判斷出對方的意圖。

    對方企圖利用狹隘的地形阻擊大唐水師和東漢水師。

    “他們知道在白江口與我們合戰沒有勝算,所以選擇在鳴梁海峽賭一把。我們是否要應戰?”

    “戰!”

    “好不容易才追上他們,無論如何也要戰敗之!”

    東漢的領主們明白對方的意圖,只有兩個選擇——與對方對峙,或者擊敗對方。

    如果選擇拖延時間,獲勝的將會是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