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您添蘑菇啦 作品

384 痴戀者

    他只願記起最初的她。

    或許最該喊出“粉碎吧現實”的人,應當是他吧。

    他因此拒絕了90年代以來一切的量子神話。

    此時的少年,已經成為了青年。

    青年孤身回到了與她初見的原點。

    便又回到了少年。

    那個名為“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地方。

    他撇開了現實,回到唯美的抽象數學世界。

    他要找到它們之間的橋樑,波與粒之間的橋樑,他深信這是她心頭的最後那把鑰匙。

    如果“觀測”真的可以改變結果。

    那就試著像那些偉大的名字一樣。

    用式子寫出來。

    波有式子,粒有式子,那“觀測”一定也有式子。

    套在一起。

    她會回來。

    青年從此走向了這萬劫不復執迷不悟的毀滅之路。

    會議室中,鍾平淡淡地重述著這段過往。

    “研究生時期的解其紛,名望是很大的,比你和歸見風加起來還要大,國內學術圈一定是找不出第二個的。”

    “我並不是說你們不如他,只是在當年的物質條件下,本土能出一個像解其紛這樣登上國際頂級期刊,土生土長得到國際認可的學者,簡直就是奇蹟。”

    “因此他要做什麼,沒人敢有半分質疑,無論學院還是學校都鼎力配合。”

    “再加上當時氣功熱什麼的,甚至領導也真的認為,他能研究出什麼了不得的創世理論,他就是我們的愛因斯坦。”

    “你知道,數理的純理論研究中,計算機,也就是算力,是最核心的資源。”

    “就這麼說吧,當時半個薊大的算力都是他的。”

    “這個階段大概持續有三年,直到他博士畢業。”

    “基本是0成果。”

    “甚至是負成果。”

    “別說頂級期刊,三流期刊他都只發表過一篇,還被罵得狗血淋頭。”

    “他在嘗試用最基礎的數學方法重構物理學,這本不必被罵,但他用很長時間都沒有像樣的成果,卻總在他的體系內甩出一堆數學內容攻擊前沿量子力學,這招致了很多惡名。”

    “就是用他自己自說自話的理論,否定別人,有點像是民科那一套了。”

    “可關鍵他掛著薊大的名啊,用著薊大的資源啊。”

    “在這個時期,海歸博士也越來越多,包括我,當然我回國後先去的菁華,對當時薊大物院的情況並沒有直接體會,但總也能聽到一些的。”

    “至少在當時,海歸博士的確強於本土博士,強就強在‘國際信息吸收’這一塊,無論是思想、知識還是研究方法,確實都高明一些,這樣一派人自然無法理解學院對解其紛的縱容,簡直就跟全民練氣功一樣滑稽。”

    “外加解其紛自己也不太會為人處世,從來想起什麼就噴什麼,還是用自己的理論噴,這就造成了他一個人與量子世界為敵的情況。”

    “後來隨著領導變遷,解其紛的資源自然也一天一腰斬,最後連他帶的學生也都跑了。”

    “其實就算這樣,他的底子和貢獻也在,評個教授本該不成問題。”

    “可他就是骨頭硬,明明什麼都沒有了,一樣天天否定90年代以來的量子力學進展,把學校90%搞量子力學的人都定義成誤人子弟和傳銷騙子。”

    “這就導致學校幾次評職稱的時候,幾乎90%的老師都激烈反對。”

    “倘若他是一個什麼學識都沒有,一個屁都不放的人,這麼多年混到現在都該評上了,可他偏偏就是這樣……”

    “時間久了,乾脆也就跳過他不評了。”

    “時至今日,這些事其實早就過去了,現在這些搞量子的老師早就換了一批,別說跟他論戰,根本都不怎麼在乎他了。”

    “我偶爾見面,會跟他說申請一下,再評一下。”

    “他卻只搖搖頭,無所謂的就走了。”

    “至於調他去實驗中心,是我的意思。”

    “他的課普通學生評級很差,很少人能聽懂,考試基本要靠自學,還有幾次他在考試前乾脆公開了試卷,說什麼破考試無所謂,大家不都是來混文憑的麼,反正沒人真要搞清楚物理……”

    “基於此,再讓他上課,無論對他還是對物院都不會有好結果。”

    “對於他的情況,多數人認為是自作自受,活該。”

    “這點我個人是部分認同的,但我同時也理解他。”

    “他有足夠的數理基礎,思維更加異於常人,如果真的有什麼就算死也要堅持的理論,我相信那個理論會有堅持的價值。”

    “甚至我也不排斥你去試著理解他的理論,只是……”

    鍾平鄭重地凝向李崢。

    “你們以這樣的形式,這種規模的團隊去接近……我們所有老師都很擔憂。”

    “但凡平庸一些的學生接觸他,我們也不會有任何疑慮。”

    “偏偏是你們幾個,你們幾個恰恰是最有可能深陷其中的。”

    “我雖然瞭解有限,但我大概清楚,他的理論很美,很有誘惑力,只從形式上講也許是不亞於弦論的,更可怕的是它還是個半成品,被中間腰斬的……你們這樣的學生恐怕很難剋制自己不將其變成完成品。”

    “但從我的認知與現實來看。”

    “它永遠不可能成為完成品。”

    “至少在我這一生不可能。”

    “就是這樣,李崢,我們不想再看到第二個解其紛了。”

    “我知道這些話聽起來很討厭,但都是為了你們好。”

    “如果堅持做超導理論研究,我可以給你聯繫我們物院理論最好的教授。”

    “這就是我的態度了。”

    李崢沉默良久。

    在這沉默中,好像看到了一個更加唯美,也更加討厭的解其紛。

    自作自受,執迷不悟,活該,這些描述都是對的,想像著曾經的那個張牙舞爪,四面亂噴的解其紛,他甚至是醜的。

    但在那具皮囊之下,那個義無反顧的靈魂,卻又如此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