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您添蘑菇啦 作品

365 這些年值了!

    他話音剛落,旁邊工作站前的常刻晴便已抬頭:“已經發到您郵箱了,需要打印版的話我立刻去印。”

    周毅又一個猛漢扭頭,剛戴好的眼鏡再次甩飛出去:“這才兩個小時!!”

    “確切的說,是1小時10分鐘左右。”李崢俯身幫周毅撿起了眼鏡,“啊……碎了……”

    “艹,真麻煩。”周毅拿過眼鏡,乾脆直接把碎裂的那個鏡片捅穿,而後匆匆戴好,一把又將李崢拉起,“走!跟我殺院長家去!!”

    話罷,他又轉瞪劉濤:“小劉你辛苦一下,今天他們說結束之前你就不要走了。”

    “……哦。”

    ……

    實驗的順利程度遠超所有人的想像,直到9點40分,李崢坐在化院院長張石磊家客廳的時候,依然有些魔幻。

    科研圈,雖然學閥等問題飽受詬病,但有一點是絕對優於其它所有領域的。

    那就是領導,他真的懂技術。

    至少在硬核理工科領域內,掌管權力的人必須有足夠的學術成果,絕不會出現外行領導內行的情況。

    張石磊雖然頭髮不多,其貌不揚,且被日常管理事務纏身,但其學力依然高達2482,學資更是超了周毅一萬有餘。

    一般而言,李崢一旦看到這種數據,就知道事情穩了。

    果不其然,張石磊只簡單問了幾個問題,又與劉濤打了個電話,這便遁入書房,展開了一系列的溝通。

    按照周毅的解釋,現在的冷凍電鏡主要是胡增武的有機光伏團隊在用,如果將近期的使用權全部安排給李崢組,必須要對胡增武說明情況,並予以安撫。

    胡增武畢竟是一個重大方向的學科帶頭人,如果他不點頭,即便是張石磊也不可能將實驗時間硬搶過來。

    周毅雖然有決心,但一想到胡增武,也難免有些顧慮。

    “哎呀……早知道你當時集訓就不要惹他了嘛……”周毅摘下眼鏡,擦著空洞的鏡框嘟囔起來,“誰知道這種時候會撞上……”

    “是啊,這誰知道啊。”李崢搖頭一嘆,“沒事的,周院長,胡教授要是不同意,我們就晚上加班,大不了晚七點到早七點。”

    “先不說你們扛不扛得住,那實驗室運維人員怕不是要起義了……”

    “嗯……我們有個組員可以付他們加班費。”

    “哈……哈哈……”

    “她是認真的,帶資進組就是為了解決這種不可預見的問題。”

    “這也有帶資進組?”周毅靠在沙發上搖頭嘆道,“不過這也算是有眼光了吧,如果提前知道你們能有這種成果,還這麼快……怕不是半個圈的人都要求著你帶資進組了。”

    正說著,張石磊走出了書房,滿臉訝異。

    李崢和周毅連忙起身,從他的臉色來看,這次談判的結果似乎不太好。

    “老胡啊老胡……”張石磊不斷搖著頭走到茶几前,“怎麼就……就一口答應了呢?!”

    李崢和周毅同時神色一震。

    張石磊卻怎麼都想不通,衝李崢道:“胡教授本來咬死不同意的,但一聽你的名字就鬆口了,說你是塊料子。”

    “???”周毅一震,眼鏡再次失控,“這是我認識的那個胡增武?”

    張石磊跟著問李崢道:“你們是不是有交情?”

    “嗯……以前去胡老師實驗室幫過忙。”李崢撓頭笑道,“胡老師可以的,他也是這塊料子。”

    張石磊愣了一下,看了眼周毅,二人同時大笑起來。

    “那我一定轉達給老胡。”

    “看來小李的肯定很重要啊。”

    再次坐定後,院長夫人也才送上茶水。

    李崢本欲趕回實驗室去,放兩位院長詳聊,卻又被硬留了下來。

    每個年齡,每種立場的人,看到事物總會有不同的反應和思考。

    對兩個院長來說,眼前兩個小時的數據,已經證明了這個實驗是必然有大成果的了。

    搞定了胡增武后,相比於李崢的爭分奪秒,他們已經心照不宣地想到了下一步。

    對了個眼神後,張石磊放下了手上的實驗報告,看著李崢鄭重地點了點桌子:“李崢,按照我和周院長的判斷,這個,值一個cns。”

    李崢聽到這個,並沒有太多的表情。

    那肯定是值的啊!

    畢竟是系統裡的前沿突破內容。

    所謂cns,並不是一個電信運營商,而是三本科學刊物。

    《cell》、《nature》和《science》。

    對大多數科研人而言,刨去不太實際的諾貝爾外,能出一篇cns論文,幾乎是每個人的最大理想。

    換言之,一個發過cns的人,走到哪裡,都配得上稱為大佬了。

    以此為實力標準,固然有些迂腐,或崇洋的成分。

    但很遺憾,這至今仍是最靠譜的標準。

    不僅靠譜,而且值錢。

    幾乎在國內任何入流的院校,只要成功發表一篇cns論文,都將獲得一筆50—100萬不等的獎金。

    另一點遺憾的是,很多老一輩的科研工作者,因當年有限的條件與資源,雖然研究與貢獻很多,但卻並沒有機會獲得這個榮譽。

    反倒是很多年輕的科研人員,由於大量資源的投入,以及諸如“冷凍電鏡”等前沿工具的入場,得以年少成名。

    非說的話,即便是眼前的周毅與張石磊,都未能出現在cns上。

    反倒是胡增武,在有機光伏領域賭出了一片天,追上了時代。

    “出名是要趁早……”周毅看著李崢,難以剋制地嫉妒起來,“可你小子,這也太他媽的早了……”

    作為李崢,他其實已經很剋制了,充分學習到大學階段才開始整這個,還是因為系統對使用障礙者的憐憫。

    “要不……”李崢也確實有點承受不了,就此問道,“由周院長來做第一作者吧?”

    “啊,不不不,不是這個意思。”周毅連忙縮身擺手,“我幾乎沒有進行任何指導,能掛在我們化院頭上就好了。”

    “好了,李崢。”張石磊也跟著抬手壓了壓,“我們化院不來這套,誰做的研究就是誰的,尤其是周院長,他一直以來就在致力於給青年人才成長空間,你可能還沒意識到,周院長几十年如一日把心血灑在競賽和招生上,正是為了迎接你這種苗子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