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遠新 作品

第69章 綠色神話

    ——小記江蘇省如東縣棉花原種場

    我怎麼也想不到,此時呈現在我眼前的這一大片肥沃豐腴的土地,15年前還是荒涼的海灘。1969年冬天,如東縣組織數萬勞動力,大舉向這片海塗進軍,經過半年的開墾治鹽,1970年春天建起林場,以植樹、種棉為主,到了1978年改建成如東縣棉花原種場,擁有幹部職工1420人,每年向全縣提供棉花原種10萬斤,成為全縣百萬畝棉花的母親園。1980年之前,該場年年虧損,只是每年虧損程度有所不同,造成虧損的主要原因是沒有抓好綜合開發利用,只搞了單一的種植業。於是對症下藥,種養加工一起上,除了繼續培育棉花原種以外,建起了奶牛場、鰻魚養殖場、淡水魚養殖場、家禽家獸繁養場,當年就開始盈利了。到1983年便有了飛躍,總產值52萬元,但到1984年又下降到了31萬元,主要原因是遭遇了惡劣的氣候條件,正值棉花開花謝蕾季節,6號颱風襲擊,除了棉花,還有辣椒、苣仁等農作物均被打得七零八落,造成嚴重減產。所幸這一年裡,工業、畜牧水產業的產值則盈利上升,僅鰻魚養殖一項就盈利10萬元。鰻魚養殖基地於1983年冬天建立起來,1984年春季重點投資40多萬元開展養殖,13個職工承擔鰻魚養殖任務,做到了當年投產,當年見效。與此同時,奶牛場盈利8000多元,兔場盈利2.5萬元,雞,鴨,鵝,蠶,羅斯沼蝦,非洲鯽魚,均獲得可觀盈利。完成了縣委、縣政府要求的年利潤22萬元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