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遠新 作品

第18章 洛陽橋頭

    在開元寺,陳志澤就建議我們去看洛陽橋,從清淨寺經過,大門緊關,下車看了一眼外觀,驅車到了靈山聖墓,那是阿拉伯兩個伊斯蘭教徒的墓地,墓旁有一塊“鄭和行香碑”。鄭和三次下西洋時曾在此地燒香祈福。

    “洛陽橋”三個刻在豎石上的紅漆大字映入眼簾。

    站在洛陽橋頭,海風陣陣吹來,舒爽宜人。洛陽橋是座石頭橋,不用鋼筋水泥,石頭上沾滿了海蠣殼,那是古代建築大師為了不讓海浪磨損石塊,延長大橋壽命想出的辦法。多少年了,海蠣殼還堅定的護衛著石頭。海蠣殼雖小,力量卻那麼強大。

    金振林拿出相機,選擇好角度,把大橋全景和我的身影盡收鏡頭。

    我望著幾百公尺以外的上游,架設著新型的洛陽橋,橋上汽車如流,行人似梭。大橋造型精美,雄偉壯觀。從腳下的古洛陽橋,到不遠處的新洛陽橋,我似乎看到了古老的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智慧的延伸。

    這時,歡歌笑語,打斷了我的思緒。我回過頭,橋頭上的那株大榕樹底下,已經站滿了很多人,主要是女漁民,她們身穿濺滿泥點的衣服,褲管高挽至膝蓋以上,她們中間也夾有幾個男漁民,都蹲在,或依在橋欄上抽菸。橋基下,出海歸來的漁民,從小船上提出大筐小筐的海蟶和海蠣,在海水裡放下提上,洗盡泥巴。一條條漁船,正陸續從海港裡划過來。不知是用力,還是海風吹拂的緣故,姑娘們臉上紅撲撲的。他們把擔子放在橋頭兩側,讓魚販子們挑選,過秤。我這生長於洞庭湖漁鄉的人,很想知道這裡的鮮魚水產的價錢。我問了一聲,中年漁民就拉著我,給我裝煙,說:“你要!便宜點。二毛三,一秤過。”我從他口裡得知,每個漁民下海,一天能賺20多元錢。不過,一天也要吃掉五六元錢。我問:“吃些什麼啊?”他很自豪地說:“酒啊!稀飯啊!煙啊!肉是當然要吃的啊!”我說:“你們發了財,錢用不完啊!”他說:“蓋棟房子,就要兩三萬塊錢啊!”我問:“你們住在哪裡?”“看!”他手指橋頭西畔,神采飛揚。我望去,我驚訝,一座座石頭砌成的紅瓦飛簷樓房,有序地排列成大片。我原以為是一座小城鎮,竟然只是一座漁村。我很想知道他們捕撈海蟶的方法。聽我發問,姑娘們哧哧地笑,哈哈地笑,我看看她們,一個個又低下頭,掩著嘴,顯現出幾分靦腆、羞澀,海風加大了吹過來,她們頭上的花巾在飄啊,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