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殼蟻 作品

第七百九十一章 抵達撒哈拉(二合一)

 有幾篇文章更是看得畢方頗為害臊。

 “在南非作家威廉·博來索所編撰的《逆天的冒險》一書中,同樣記錄了包括亞歷山大大帝在內的共十一位人類歷史上的頂級冒險者,而他們所創造的十一段眩暈時刻將帶我們走進這些天生的冒險家的精彩人生。

 這十一位世界級頂尖冒險者分別是亞歷山大大帝、卡薩諾瓦、哥倫布、洛拉·蒙特茲、卡廖斯特羅、瑞典的查理十二世、拿破崙一世、喀提林、拿破崙三世、尹莎多拉·鄧肯以及伍德羅·威爾遜。

 對於歷史進程來講,這十一位冒險家都是在歷史的長篇中刻上濃重一筆的重要人物,他們或許只是短暫地主宰過這個世界,卻是一個個逆天的挑戰者。

 可倘若威廉·博來索生活在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紀,並且非是於1930年去世,那麼我相信,書中將不再會僅僅只有十一章,而將會是足足十二章!

 正如作者所言:冒險故事是個人歷史和社會歷史中最有生氣的部分。

 在鋼筋水泥的二十一世紀,談及最有生氣的那部分,我想任何人都不會遺忘掉那個男人,一個存在感強到如同耀陽般的男人。

 峰值超過四千萬人觀看,親臨海底火山爆發現場,總瀏覽人次超過五億,這意味著全世界幾乎每十五個人裡面就有一位見證過,認識他。

 倘若拋開第三世界,那麼這個比例是否會更高?

 十分之一?

 乃至更高?

 當然,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加中,我無法想象當一個人走在街上,幾乎人人都認識的場面。

 而這一切的局面根本,不是因為他是某個大明星,亦或是歌唱得好,演戲演得不錯,而是源自於其開創性的冒險舉動。

 對於冒險這一認知,在歷史上這些勇於冒險之人中,哥倫布的冒險經歷最容易令人認同的,畢竟面對大海的無情,以及海上航行的瞬息萬變,哥倫布四次橫渡大西洋、發現新大陸之舉無疑是一趟趟驚險的旅程。

 但是由於鄭和下西洋在先,哥倫布的冒險之旅在這群頂級冒險家中也就不顯得那麼突出了。

 事實上這群歷史上有名的冒險家都有著相似之處,比如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勇於突破常規秩序、敢於面對鬥爭、爭取自由與權力的野心與能力等等,他們或許手段十分激烈、擁有著與常人不同的思維,但是他們所鑄造的輝煌卻是無法不令所有人認同的。

 他們所追求的是一種具有冒險精神的個人主義思想,是對一切新鮮事物的渴望,正如作者所言:人人心中有一個冒險家和我們必須成為社會人是兩種不相容的生活。

 一種,是我們渴求的。

 另一種,是我們不得不選擇的。

 不論這十一位冒險者是為了追求自由或是權力,他們都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造福了社會,推動了歷史進程的發展。

 如果沒有這些勇於冒險的人,世界或許將會變得平澹無奇,同樣也會陷入無窮無盡的原始。

 感謝畢方先生的出現,讓沉悶的二十一世紀的人類想起了祖先的榮耀,再度聽到勇氣的號角聲。”——馬修·哈爾。

 畢方看著文章最後的名字思索了一會,終於在記憶中找到了這個人的存在。

 在廢墟都市曾一起並行的環球報記者,在更早之前,也撰寫過雁鳥之行。

 翻翻此人之前的文章,畢方驚訝的發現,這人似乎成了他的專屬新聞報道戶,幾乎每一次的直播,都會發上一篇文章盛讚,有時甚至是許多篇。

 最關鍵的是,這些文章瀏覽量一點都不低。

 或許是大數據推薦的原因,畢方搜索的越多,自己新聞也更是一股腦的湧現了出來。

 b島上甚至有幾個因為專門做自己的視頻而火起來了“二道販子”。

 畢方隨手又點開一片文章,在飛機上津津有味的讀起來。

 這種吹自己牛逼的文章,第一次看確實感覺有些不好意思,但習慣了之後,居然感覺還不錯。

 “到今天,我們已經無須再去證明人性中的冒險基因,只是仍然無法歸納出一種愛冒險的人格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