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殼蟻 作品

第七百五十九章 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

    復活島的整個興衰過程在整個人類社會看來極其的客觀,客觀到有些冷漠。

    這座與世隔絕的島嶼成了一個絕佳的“實驗場”。

    近現代之前,復活節島上沒有任何外來者,這座遙遠的島嶼上,池塘底部的沉積物完全沒有被擾動過,最表層就是距離當代最近的,最底層就是距離當代最遠的。

    九十年代,技術爆發的後來者經過探索,通過研究島上的池塘底部的沉積物的植物花粉的分佈,十分冷靜,清晰了看遍了這一千多年的全部歷程。

    在種種證據前,就像是坐在電視機前,看完了整個島從一個茂盛的森林變成了一個稀疏的草原的全部過程。

    島民吃的什麼同樣一清二楚,只需通過分析島上專門堆放垃圾和屍骨的垃圾堆,便能找到最直接的證據,並非一定找到完整的海豚骨骼才能確定它是海豚,只需要通過測序就能判斷這是什麼動物。

    正是這些現代技科技的使用,使得之前的一個神秘島嶼逐漸褪去神秘,顯示出一種如同被詛咒的厄運。

    沒有金屬,島上原住民只能用石器時代的工具湊合對付,所以在1300年裡,更先進的農具、武器、船都沒能出現,對外的開拓也不可能成為現實。

    復活節島上的人盲目崇拜石像,同樣消耗了巨大的資源,更加速了這個島嶼社會結構的全面崩潰。

    “或許可以說,一個封閉的生態系統,一旦因為人類消耗開始衰敗了,就再也沒有機會重新崛起了,就是一直往下跌落,一直在惡性循環。”

    畢方停下腳步,望著身旁的石像。

    “現在很多人類學家,社會學家,環境學家都對復活節島的過往很感興趣,因為他們總覺得這也許預示著人類今後的命運。”

    這是不是危言聳聽?

    沒人知道答桉。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把復活節島面積放大1000倍,把島上居民人口數量放大百萬倍,差不多可以當做地球。

    如果後來者同樣站在上帝的視角看,如果地球島上有高智能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