紂胄 作品

第611章 清查全國衛所(求雙倍月票)




    “啟稟陛下,”陳四海直接說道:“通政司這些年壓了很多奏報,全都是關於各地衛所的,大部分都是關於土地的,很多都沒有處理。”



    “這一次朝廷清查各地的田地,臣就想是不是把各地的衛所田地也清查一下?”



    聽了這話之後,朱由校的臉都嚴肅了起來。



    這件事情可不是什麼小事,各地衛所的田地都是屯田的田地,說白了就是當年朱元璋的制度遺留物。



    軍隊在地方屯田自給自足,不用花銷朝廷的賦稅和錢糧,可以說這是一個好政策。



    明初的時候天下打了一個亂七八糟,急需恢復生產。土地荒蕪,人口凋敝,朝廷的收入更是非常非常的少。



    在這樣的情況下,養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根本就不現實。所以朱元璋制定了屯田政策,各地的軍隊戰時打仗,閒時就是訓練和種地,最好能夠實現糧食的自給自足。



    可是渡過了明朝初期之後,到了中期,衛所崩壞,世代傳的軍戶制就成了大明一個頑疾。那些屯田就成了很多人眼中的肥肉。



    尤其是那些世襲的軍官們,他們會把田變成自己的,然後讓軍戶給他們種田。除了一些親兵堅持訓練之外,剩下的錢就都是他們的。



    而那些軍戶就成了給他們掙錢的佃戶,甚至連飯都吃不飽,過得不如普通的佃戶,成為了這個時代的奴隸。



    依靠這個制度吃飯的人太多了,可以說是大明的整個軍隊體系都靠這個。



    大明朝的國家財政極度不健康,想編練新軍廢除這樣的制度,根本就實現不了。所以大明一朝,這個問題都沒解決。



    這一次陳四海也是看準了機會,覺得可以搞了。



    現在朝廷的主要軍隊是邊軍和皇家親軍,有了這樣堅實的基礎,那這個問題就可以徹徹底底的弄起來了,至少把田地查清楚。



    那些貪汙了朝廷田地的軍官,要徹徹底底的清洗一次。



    畢竟很多軍官都是世襲的,那是祖祖輩輩傳的,家裡面的錢糧田地都不少。很多都是朝廷的公田,不收拾一下不行了。



    朱由校看了一眼陳四海。



    這件事情他想動,但不是現在。



    這個事情實在是太大了,在原本的歷史上,明朝後期之所以地方的軍隊長官能夠有那麼大的權力,很大的原因就是他們手裡有糧,同時還有人。



    現在雖然沒到那個程度,但是如果文官和地方將領那邊一起,容易出問題。



    這部分其實是朱由校軍隊改革的一部分,官紳一體納糧解決完之後,朱由校才會徹底對這方面下手。



    一方面解決屯田和軍戶的問題,另外一方面就是解決大明世襲軍隊的問題。



    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體系,如果不是一次性全部解決,光是查田地的話,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



    可是現在聽了陳四海的話,朱由校覺得先查一查似乎也沒有壞處。至少可以清理一批蛀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