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死八活 作品

第845章 二十歲終成國手

    75年出生的大李現在34歲,76年出生的常浩現在也已經是33歲,兩位如此“高齡”的棋手會師世界大賽決賽-------

    很奇怪,除了李襄屏這個穿越者稍微有點感慨之外,外界的反應一切正常。

    沒人覺得這有啥不對,也沒人使用“爆冷”這個字眼,甚至連“老將逆襲”這樣的說法都沒有人提。

    是的,在如今這個年代,他們倆會師決賽,在外界看來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雖然在進入新世紀以後,職業棋壇是呈現一種年輕化的趨勢,具體表現在年輕棋手的成長速度越來越快,並且頂尖層次的棋手平均年齡越來越低。

    像半個多世紀前坂田榮男先生的名言:絕不可能有20多歲的“名人”!

    這話擱在現在來聽的話,這都好想是個笑話了。

    然而還是必須承認,圍棋這種棋類遊戲畢竟和其他體育項目有所不同,從來都不是單純比拼體力,因此從人類的正常身體結構來看,30多歲的人應該沒理由拼不過年青人。

    進入新世紀以後,世界棋壇的這種年輕化趨勢,李襄屏個人認為是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就是ai出世前的階段和ai出世以後的階段。

    在狗狗出世以前,棋手的成熟期提前其實主要歸功於網絡,因為互聯網的存在,讓年輕棋手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接收到最多的資訊,同時也擁有比前輩棋手更多的實戰機會------

    互聯網其實就像一種催熟劑,讓年輕棋手可以快速的成長,給整個職業棋壇造就大量的熟練工。

    是的,其實在狗狗出世以前,互聯網只是幫圍棋界培養了大量的熟練工而已,他們對各種棋形熟悉無比,流行套路爛熟於胸,再加上計算本來就是年青人的強項,這些特點讓年青人能夠很迅速的出成績。

    然而必須承認,如果說到對圍棋的理解,對圍棋更深層次的認識,那應該還是年長的棋手更強。

    也正是因為如此,大家別看圍棋界的“青春風暴”颳了一波又一波,比如前些年韓國棋壇的“初段風暴”。

    但大家只要仔細觀察就能發現,這樣的風暴如同潮漲潮落,起得快退得也很快,當年颳起風暴的那些人真沒幾個成了氣候。

    甚至過上數十年大家仔細一看的話,大家會發現每個年代真正能在圍棋史上留名的,也就那幾個人天賦更高的棋手而已。------

    例如真實歷史中的這段時期,儘管大李的最後一個世界冠軍是05年獲得,然而在之後的五六年間,李世石對媒體反覆強調:現在的世界第一依然是李滄浩。

    嗯,儘管小李說這話的時候,有一定的客氣成分,但能讓桀驁如小李反覆說出同樣的話,這也不能說他全部都是假意。

    但是自從狗狗出世,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互聯網只是催生了大量熟練工,讓大家的競爭更激烈,然而等到狗狗出世,職業圍棋的“年輕化”陡然加劇,到了那會,30歲好像真的就是一道坎了,這個年齡真的有資格稱一聲“老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