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死八活 作品

第四二六章 無形飛刀

    只有局部難度,並且能讓職業棋手中招的飛刀雖然也有,但這有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這樣的飛刀必須蘊藏在那些經典棋形當中-----

    例如李襄屏去年贏大李的那個“大雪崩”,由於這個棋形實在是太經典了,經典到高手對其中的下法都已經根深蒂固,這才有可能讓你得逞。

    比如在去年,李襄屏賽前本來是沒準備那把飛刀的,只是大李自己撞上來,這才讓他幸運得逞。

    “無形飛刀”的第4個特徵,那就是這把飛刀的理論支持,那最好不是那種比較具體的招法,看上去應該是那種比較虛無縹緲的棋理。

    李襄屏認為這一條很關鍵,這一條應該是分水嶺,也就是你這把飛刀必須擁有這個要素,那才可以稱作是“無形飛刀”,否則只擁有前三條的話,那無論這其中的難度係數再高,那可能也只能稱為“有形飛刀”。

    很有意思,李襄屏今天準備的這把飛刀,那恰恰就同時擁有這四個特徵,所以他認為今天這把飛刀非常高級,是如假包換的“無形飛刀”。

    現在一條一條來對應印證一下:

    首先一點,這把飛刀的基礎棋型,那是發源於“小目一間低掛,然後三間高夾”這個下法。

    這個下法沒啥好說,這當然算是那種非常普通的大路貨啊,不誇張的說,自從日本人開始發展“小目圍棋”開始,這個套路就算是小目圍棋的經典棋形,在過去的人類圍棋發展歷史中,無數代高手演繹過無數次這樣的變化。

    那麼李襄屏今天選擇這個變化作為載體,這當然不容易引起對手警覺。

    第二條:在這個作為載體的棋形當中,有相當多的分岔路口。

    這一條不用過多描述,有點實力的棋友都知道,在圍棋中凡是涉及到“夾擊”的變化,那通常都有很多選擇的,並且這種分岔路口一樣的選擇那還不是單方面的,是黑白雙方都有很多選擇。

    尤其是李襄屏今天選擇的這一路,因為是“三間夾”,算是圍棋中比較寬鬆的夾擊方式了。

    正是因為寬鬆,這就讓雙方有更多的選擇,尤其是很多選擇並不帶有很大的強迫性,這當然就更容易讓對手失去警覺。

    第三點:這把飛刀不能是局部難度,必須是全局關聯難度。

    嗯,這點其實同樣沒啥好說,到了李襄屏和李滄浩這個級別,那每招每式肯定都會從全局去考量的。說句不好聽的話,哪怕這把飛刀本身只具備局部難度,那可能都不用李襄屏去引導,李滄浩自己都會把問題全局化。

    第四點:支撐這把飛刀的理論依據,那最好不是具體的招法,而是相對比較虛無縹緲的棋理。

    怎麼說呢?李襄屏現在人是在韓國比賽,他不知道發生在國內中國棋院眾棋手的議論,不然他在場的話,那他肯定會微笑不語。

    因為的確就像陳耀月同學說的那樣,他和老施設計這把飛刀的依據,那恰恰就是通過更深入研究那幾百張狗狗打架的棋譜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