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死八活 作品

第二一二章 挖掘當年內幕

    當然嘍,正確的形勢判斷不能只看實空對比,還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指標那就是棋的厚薄。尤其現在才50手不到,那麼在這個時候,這個指標其實比目數還更重要,只有越下到後面,那麼目數對比的權重才越來越大。

    業6高手張小勇當然知道這個道理,因此進行完目數對比之後,他當然也會去觀察一下黑白雙方棋的厚薄。

    實事求是的說,判斷棋的厚薄可比點目難多了,別說業餘棋手,哪怕很多職業棋手都判斷不清楚,甚至職業棋手和職業棋手之間的差距,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體現在這種地方。

    張大記者當然也知道,自己肯定是無法做出非常精確判斷的,然而作為業餘高手,張大記者也知道一直比較簡易的,或者說比較粗線條的厚薄判斷方法。

    這種粗線條的方法就是:比雙方沒活透棋的塊數。

    這種粗線條方法的原理很簡單,所謂棋的“厚薄”,其實是和死活有關的,正如老趙趙治勳說的那樣:所謂棋的厚薄,不是說你棋下在外面就算厚,也不是說你像塊厚壁那就是厚,評判厚薄的唯一標準那應該是棋的死活,只有那種完全活透的棋才是最厚的。

    張大記者對此深以為然,所以他今天也是用這個標準來判斷雙方的厚薄。

    在張大記者看來,這棋下到目前為止,黑棋那是真說不說有多厚啊。雖然下到現在,黑棋並沒有出現那種非常明顯的孤棋或弱棋,然而要怎麼形容黑棋今天的下法呢?看上去倒是非常積極主動,左一個打入右一個分投,這樣做的後果,倒是讓白棋沒有圍大空的可能了,不過也讓自己的塊數增多,並且沒有任何一小塊稱得上是完全活透的。

    那麼像這樣的棋,當然就談不上是什麼“厚”。

    再來看白棋的話,由於黑棋那種撒豆成兵的下法,現在的白棋當然也稱不上厚,然而張大記者數了數,雙方沒活透的塊數是一樣多,既然這樣,張大記者就得出一個雙方厚薄都差不多的結論。

    目數落後人家那麼多,現在厚薄又僅僅是均勢,那麼張大記者的坐立不安當然就很好理解。

    於是在這個時候,張大記者決定找點事做了,這不旁邊還坐著聶馬兩位大高手嗎,他決定問問專家的意見。

    而正當張大記者準備開口詢問的時候,他又想起另外一件奇怪的事情了,要說在一盤比賽的序盤階段,那老聶通常都是很活躍的,比如說前2局比賽當中,那麼在上午時候,整個觀戰室就數老聶話多。

    然而今天的情況卻貌似有點反常,面對李襄屏的某些下法,老聶除了偶爾來一句:“哦?就這樣來呀”之外,那基本就一言不發,既不評價李襄屏招法的好壞,也不議論雙方的形勢如何。

    很顯然,這明顯是**型的老聶了,不過張大記者這時候也顧不得想那麼多,他決定直接詢問一下老聶的意見;

    “聶老,您覺得現在的形勢怎麼樣啊?”

    “嗯?形勢?現在談什麼形勢,這不還沒開始嗎。”

    “.......”

    張大記者莫名其妙,心說這是什麼回答,什麼叫“還沒開始”。在莫名其妙之餘,張大記者又開始在心裡吐槽,心說我也就在這個時候問你了,你也就是在50手之前靠譜,等過了50手的話,那我要問也問旁邊的馬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