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死八活 作品

第六十一章 圍棋界的4條“A”

    要評價黃龍士的棋,那可能是黃龍士之後的下一代霸主,曾被他讓3子的徐星友的總結以及評價最為傳神:

    “寄纖農於滔泊之中,寓神俊於形骸之外,所謂形人而我無形,庶幾空諸所有,故能無所不有也。”

    “一氣清通,生枝生葉,不事別求,其枯滯無聊境界,使敵不得不受。脫然高蹈,不染一塵,臻上乘靈妙之境。”

    嘖嘖,看到徐星友評價,李襄屏只能說,現代棋手下棋也許都比徐星友厲害,但比文字造詣的話,大夥在他面前可能都算文盲。而被徐星友這樣評價的黃龍士,說他“超越同時代”毫無爭議,李襄屏認為圍棋界的“小王”名至實歸。

    有趣的是,在李襄屏心目中,唯一能和黃龍士競爭“小王”地位的,卻是一位和他差不多同時代的棋手。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就在黃龍士稱霸中國棋壇的時候,日本棋壇同樣誕生了一位不世出的天才,那就是他們的四世本因坊,被稱為“玄妙道策”的道策棋聖。

    在當時的日本棋壇,道策的統治力同樣非常恐怖,他的棋藝在當時的日本明顯鶴立雞群,同時代日本一流高手至少要被讓先或讓二子以上。

    道策當年下了一盤棋,讓當時一位“上手”(其實就是職業七段)2子只輸了1目,那位七段後來成為“準名人”,也就是當時的職業八段,按照當地差五段讓2子的做法,因此日本人稱道策的棋力有十三段之高。

    說句題外話,這其實也是“十三段”說法的最初來由。也正是因為日本人這樣說,因此當年日本人請吳清源先生評價黃龍士前輩的時候,吳先生也套用了這種說法,他說黃龍士的殺力同樣具備十三段水平。

    和黃龍士一樣,道策不僅僅實力高強,同樣真正做到了“超越同時代”,道策之所以被尊為棋聖,同樣在於他對圍棋理論的貢獻,例如大名鼎鼎的“手割”分析法,這就是由道策創造。

    在道策之前,日本圍棋同樣是以力戰為主的,而道策是提倡全局重於局部的圍棋理論第一人,因而他被稱作日本近代圍棋的開山鼻祖,在日本乃至全世界擁有眾多粉絲,甚至有很多現代頂尖高手都視道策為偶像。

    再次插兩則題外話,道策前輩的第一粉絲,那可能就是剛剛輸給李襄屏的小林光一先生了。小林光一對道策非常推崇,他形象地假設他與道策下棋,因現代圍棋佈局理論的優勢,開局可能稍微領先,但中盤很快就會被道策反超。

    因為極度推崇,小林甚至一度給自己兒子取名“小林道策”,只不過後來又改掉,當別人問他為什麼改掉時,小林先生的回答很有趣,他說自己的兒子以後總是要讓他學棋的,可是在初學時候,想到自己要說:“道策,你這樣下不對”,“道策,你這棋也太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