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死八活 作品

第二十六章 天才推動圍棋

    “這樣也好,只有看這樣的正經招法,才能看出這個新直9到底是什麼水平......”

    “有什麼好,我還是更喜歡他前兩天那樣的下法......”

    “+1,同喜歡看絕藝發浪......”

    正當所有人都在調侃絕藝終於開始下“正經棋”的時候,僅僅一個回合之後,是的!當棋盤上僅僅多了2手棋,李襄屏下出的最新一手棋就再度引爆整個聊天框:

    “咦!白棋這步棋......這步棋好像下錯定式了吧.......”

    “什麼叫好像,這就是下錯定式了,白棋在這裡少做了一個交換......”

    “哈,剛才還在表揚這個絕藝終於正經起來,沒想怎麼快就開始浪了.......”

    “這步棋那就不能說是浪了.......”

    “不是浪那是什麼.......”

    “是作死呀,這裡少做一個交換,整個局部立馬崩潰,這不是作死是什麼,因此這肯定不是故意浪下。奇怪了,按說以這個“絕藝”的水平,應該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的,今天是怎麼回事?他今天一不玩那些浪招,第二還竟然下錯定式,難道今天不是本人在下......”

    在金陵,落下這手棋的李襄屏饒有興趣看著吃瓜群眾們的評論,應該說這種情況都在他意料之中,他知道自己只要落下這手棋,那就肯定會引來類似的議論。

    原因很簡單,假如李襄屏不是個穿越者,他沒有見識過“狗招”的話,如果他今天也是這些吃瓜群眾中的一員,那他肯定也會發出類似的聲音。

    那棋盤上到底發生了什麼呢?要解釋清楚這一切,那就還是必須從“大雪崩”這個古老的圍棋定式說起。

    作為典型的“小目定式”,“大雪崩”已經問世上百年時間了,例如今天兩人下出的“大雪崩內拐變例”,這步棋是由吳清源先生首創,他是在二十世紀初葉就已經下出。

    正是因為古老,那麼經過這麼多年發展之後,大家就自認為對這個定式研究得很透徹了。比如說這個“內拐變例”,當黑棋下了那步“內拐”,白棋下一步棋是斷在三路,黑棋接下來一步是“打吃”。這兩步棋都沒有任何問題,算是這個定式的“正變”,李襄屏和王壘兩人也確實就是這樣下的。

    然而到了下一步,李襄屏的下法就脫離這年代的研究結論。

    按照這年代大家對這個定式的認識,當白棋被黑棋“打吃”的時候,那麼白棋在逃這個子之前,一定要先在角部做一個交換的。也就是白棋下一步棋應該下在棋盤的“二,二”路,而黑棋應在棋盤的“二,五”路,只有做完這個交換後,白棋才能逃那個子,不然的話白棋角上幾個子簡單被殺,局部會吃大虧。

    可是在今天這盤棋中,李襄屏並沒有去做那個交換,而是直接去逃那個子,那麼他這手棋在這個年代看來,那當然就屬於那種“下錯定式”的低級錯誤了,因此引起吃瓜群眾議論紛紛再正常不過。

    等落下這手棋,對手好像也是明顯愣住,不知道白棋的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因此在遲疑之間,黑方也並沒有馬上落子。趁這個間隙,李襄屏繼續瀏覽對話框裡的各種評論,一邊瀏覽還在一邊感慨;都說圍棋ai的出世,給圍棋帶來的革命是顛覆性的,自己今天下的這步棋就是一個很好的詮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