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死八活 作品

第六六八章 遇上新飛刀

    東京時間上午10點,“立和人”林海峰先生一聲令下,他宣佈比賽正式開始,張栩在右上角“小目”緩緩落下第一枚棋子。

    開局前十多手棋沒太多可以介紹,都是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大路貨,不過從張栩的第19手棋開始,李襄屏的落子速度就慢了下來,並且在這之後他竟然越來越慢,到中午封盤時,全局才剛過40手,並且李襄屏的用時比對手多出將近半個小時。

    雖然對於老謝老賈等中國記者來說,上午主要是在關注古大力vs李世石之戰,不過到了這會,大夥還是瞄了這盤棋一眼,而看過之後,張大記者當時就笑了

    “咦,張栩這兩個選點還是挺有趣,沒見有人這樣下過吧,這是他的新功夫嗎?”

    沒錯了,這盤棋上午的關鍵詞,好像就是“選點”一詞。

    在圍棋中,大家千萬不能小看“選點”這樣一個說法,這個詞看似空泛,卻和相當多的圍棋技術有關。

    大夥常說莫某某“感覺獨特”,這步棋的選點相當刁鑽,怎麼樣才能體現感覺獨特?當然只能從“選點”當中體現。

    再比如一盤棋的開局,大多數棋子都是落子在三線或者四線,這其實也可以看作選點的問題。

    看似差不多的位置,你選擇在三線落子還是在四線落子,往往代表著不同的佈局構思,體現你下這盤棋的側重點。

    甚至在有的時候,這還不僅是構思問題,直接體現了水平的高下。

    例如在早年的中日圍棋擂臺賽時代,老聶評價武宮正樹的一步棋(就是那步託退定式的“高拆三”),老聶曾在電視講解中很誇張的說道在運用三連星下託退的時候,只有下高拆三才是正解,下高拆三就是九段,下低拆三隻有九級。

    當然從後世的圍棋理論來看,老聶這說法明顯是太誇張了,那種下法的高一路和低一路,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差距。

    然而在另外一些場合,在棋盤上一些特定局面,這種一路之差的區別卻是巨大,很可能你落子三路是合適的,那手棋恰如其分,但如果你落子四路就不行,是那種實實在在的大臭棋。當然嘍,具體情況也可能反過來,有時四路恰當三路臭棋。

    而說到圍棋中的“一路之差”,前幾年非常流行的“變相中國流”以及“越南流”又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這兩種下法當然沒有好壞之分,在低手眼中甚至沒什麼區別。

    可是在高手眼中就不同。

    這兩種下法,代表著不同的側重點,決定著你不同的思考方向,所以大家才會看到,這個地方的“一路之差”,竟然代表著兩個不同的大型圍棋套路。

    以上這林林總總,當然就是由於“選點”的不同而造成。

    因此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圍棋中的“選點”是職業棋手必修課題,即便是到了李襄屏這種水平,他還研習了那麼長時間的狗招,他也不敢說了解所有選點,遇到一些不熟悉的選點他也要小心應付-------

    上午他的用時要超出對手那麼多,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了。因為張栩的那手黑19,那個選點是李襄屏沒見過的,是他之前完全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