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死八活 作品

第六二五章 歷史失蹤人口

    還有另外一種那當然就是野心太大,總想著什麼“宏大敘事”,想著什麼“主題深刻”,然後就什麼內容都往裡面填充,結果拍出一部不倫不類的作品,什麼東西都想表達,可惜什麼東西都表達不清,最後變成一個沒有重點的大雜燴。

    李襄屏倒不擔心自己這位“趙叔”志大才疏,不過這畢竟是他第一部戲,所以非常擔心他會犯第二個錯誤。

    很明顯,兩人最近接觸的次數有點多,所以趙家棟一眼就看穿李襄屏的擔心,所以他呵呵笑道:

    “呵呵襄屏,我看你是想多了呀,實話跟你說吧,我之所以想稍微修改一下劇本,只是想解決一個問題而已,或者乾脆就說,我只是想看這部劇的觀眾一個交代。”

    “哦,什麼問題?”

    趙家棟微微一笑,他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笑著反問一句:

    “襄屏我問你,範施這兩位中古棋棋聖,他們算不算曆史失蹤人口,對了,好像黃龍士也算是歷史失蹤人口,這也是巧了,中古棋三棋聖,竟然都是歷史失蹤人口。”

    歷史失蹤人口?李襄屏當時就被趙家棟這種說法給逗樂了,不過他稍微細想一下,發現這種說法還真的挺形象。

    黃龍士能找到他的具體出生年份和籍貫,然而他卻在中年時候莫名其妙消失,沒有任何人知道他是哪一年去世?在什麼地方去世?因為什麼去世?

    就好像是在歷史中失蹤了一般。

    黃龍士棋聖是這樣,其實真要較真,範施二人的情況也差不多。

    而在這兩人當中,尤其範西屏棋聖的情況就更明顯。

    清代那個雙性戀文學大家袁枚曾幫範西屏寫過“墓誌銘”,然而現在誰都知道,袁枚在寫“墓誌銘”的時候,範西屏應該還活蹦亂跳。

    這樣問題就來了:袁枚為什麼要給活人寫“墓誌銘”?他想隱藏什麼?或者說他想掩蓋什麼?

    至於比這更後面的,什麼範西屏90多歲跑去松江府和倪克讓下棋,這其實就更像一個傳說------

    屬於那種“江湖中雖然已經沒有範西屏這個人,然而江湖中依然還有他的傳說”,李襄屏認為應該就是在這種背景之下,這個故事才被當時的文人以及棋手合力編造出來。

    至於範西屏真正的去世年份,去世地點,去世原因,到現代其實依然不可考,沒有一種說法能讓人信服。

    所以範西屏也算“歷史失蹤人口”。

    相比之下,老施的情況似乎要好一點,在一些史料中,至少記載了他死亡年齡,能讓人推算出他在哪一年去世。

    不過現在看來,其實也疑竇重重-------在“當湖十局”之後沒幾年,本來按道理,兩人的聲望應該如日中天才對,那麼按兩位職業棋手的身份,正常應該在當時的棋壇非常活躍。

    可是根據史料記載,兩人在那之後,同時變得異常低調,變得神龍見首不見尾,老施據說是跑到某鄉下隱居起來,之後極少見他的實戰棋譜流傳於世。

    這種情況當然極為反常,反常到讓人懷疑:兩人在“當湖”之後沒幾年,應該是遭受了什麼極大的變故。

    李襄屏想了想道:

    “趙叔您是意思,是想通過繡琴來向觀眾解釋,範施為什麼很快就在棋壇消失是吧?”

    趙家棟微笑點頭:“是呀,你也知道這部劇的最後高潮就是“當湖”,可是在當湖之後呢?總不能戛然而止吧?我認為最最起碼,那也要給觀眾一個交代吧?而通過繡琴來解釋兩人的去向,我個人覺得比較合適,其實也比較合理。所以襄屏你不用擔心,我說的修改劇本,其實就是想修改一下大結局而已,簡單交代一下兩位棋聖在當湖之後的去向,所以劇本不會大改,更不會動搖整部劇的主題。”

    聽到這話,李襄屏倒是沒啥好說的了:

    “那繡琴的選角呢,啟動沒有?”

    趙家棟一笑:“要說修改之後影響最大的,那可能就是繡琴的選角了,本來按照原先的設定,這個角色相對簡單,很多演員都能勝任,可如果給她增加一重身份,那這個人物就會變得稍微複雜點,在選角時候也要考慮多一點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