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死八活 作品

第六一三章 劇本研討會

    所有人都覺得有道理。

    連李襄屏自己都覺得有道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個外掛叫做老施,因此他在最開始的時候,幾乎全部都是為老施著想,站在他的角度構思故事,可現在回過頭來看,範棋聖的戲份確實偏少-----戲份偏少本來也沒什麼,但假如人物刻畫太過單薄,淪落成一個完全打醬油的角色,這肯定就說不過去了。

    “那洪老師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民間關於範西屏的傳說也很多,我剛好想起一個故事,一個關於範棋聖的故事,個人以為把這個故事加到劇本里應該非常合適......”

    於是洪專家開始講故事了,而他講的故事,大多資深棋迷基本都耳熟能詳:

    根據清代文人筆記《墨餘錄》記載,清嘉慶初年,範西屏前往松江府。也就是現如今的上海,當時上海最優秀的棋手是倪克讓,其次是富加錄等人。

    這兩人挺有意思,倪克讓有點清高,平時不屑與他人對弈,富加錄等人則好彩棋,經常在著名的豫園設彩棋局。

    話說有一天,範棋聖來到豫園,見有人對弈便站下了。看了一會見客方將輸,便給他出主意。旁邊人不高興了,對範說:這是賭博,旁觀者不能多話。你既然會下棋,為什麼不自己來決一勝負呢?

    ”範西屏笑了笑,從懷裡取出一大錠銀子,對眾人說:“這就是我的賭注”看到這麼多銀子,所有的人都眼紅了,紛紛爭著要和範對弈。

    範接著說:“我下棋時不怕別人說話,你們可以合在一起和我對局。”棋沒下到一半,對手們已經手足無措,一籌莫展了。於是有人趕緊去報告富加錄。富加錄趕到,範西屏坦然自若,先受先三子與他下了一局,富加錄輸了。範西屏再讓,富加錄還是輸了。

    大家傻了眼。不得不去搬來最後的援兵倪克讓。倪克讓聞風而至,一見面,二活沒說,伸手弄亂了棋盤,告訴眾人,“這是範先生,你們哪是他的對手!”

    這消息很快就傳開了。上海的富豪們紛紛請他教棋。範西屏在西倉橋潘家受先四子與倪克讓下了棋,觀棋者把對局情況記錄下來,《棋聖範西屏全譜下冊·讓子譜》一書有收錄。

    怎麼樣,大夥看到這樣的故事,是不是都覺得很親切?這分明就是後世閱文小白文的套路嘛,深得扮豬吃虎裝逼打臉之神韻,因此套路不怕俗,自古套路得人心,範棋聖的這則逸事,就充分詮釋了這點。

    毫無疑問,李襄屏認為這是一個好故事,這樣一則故事,也非常適合改編成“大國手”的一個橋段。

    然而非常遺憾,真的是非常遺憾,李襄屏認為這是一個假故事,這多半是清代某文人編造出來。

    剛才說了,今天來的都是真正的專家教授,而並非那些水貨磚家叫獸,因此等老洪剛把這個故事講完,還沒等李襄屏開口呢,馬上就有另外一位專家站了出來,指出這個故事可能是假的。

    這次站出來的專家姓文,是北師大的一位老師,文教授當時就指出,這個故事很可能是假,而他給出的理由很簡單,時間上對不上!

    要知道範施可是生於康熙末年,而根據《墨餘錄》記載,這則故事可是發生在清嘉慶初年,這中間還隔了雍正和乾隆兩朝。

    這其中雍正還沒什麼,乾隆那老小子可是在位60年,因此按照這個時間計算,範西屏如果當時真到過鬆江府,他已經是九十多歲接近百歲的老人。

    不能說百歲老人就不能活蹦亂跳,他就不能下棋,然而百歲的範西屏棋聖還那麼興致勃勃,他從定居的揚州跑到上海去下彩棋,去指導當地的業餘強豪?這事怎麼想都覺得不靠譜,所以僅就這一個破綻,有五成把握認為這則故事是假。

    當文教授說出自己的疑問,眾人開始就此展開爭議,並且很快分成兩派,一派意見以文教授為首,他們認為既然“大國手”力求真實,那麼像這種明顯存在破綻的故事,還是別編進劇本里面為好。

    而另一派則是以之前的洪專家為主,他們也承認文教授指出的破綻確實存在,不過他們認為:首先這個故事的內核確實不錯,非常反映範西屏灑脫不羈的性格,其次呢,這個故事是真有史料記載,並且棋譜還被收錄在《棋聖範西屏全譜》當中,俗稱的“有圖有真相”。

    至於時間對不上的問題,那完全有可能是記錄本故事那個文人一個小筆誤而已,因此他們認為,既然是做影視劇嘛,力求真實本身沒有錯,但也無須處處較真,連紀錄片都可以“藝術加工”呢,更別說這樣一部電視連續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