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死八活 作品

第五九二章 富士電視臺

    江湖傳言,當年“巨人”的老史那是真準備贊助“棋聖戰”的。

    只可惜老史雖然聰明,圍棋界的也不傻,腦白金看上圍棋,圍棋還看不上這類產品呢。

    於是就這樣高不成低不就,“中國棋聖戰”始終沒能找到合適的贊助商。

    於是發展到後來,圍棋想尋找贊助商,最終還是走上了一條“用愛發電”的老路。

    這條老路,既是圍棋的幸運,也是圍棋的悲哀。

    悲哀不用解釋,因為圍棋太依賴用愛發電了,所以這個項目,始終得不到更好的發展。

    幸運當然也很好理解,因為圍棋的形象,圍棋的逼格,所以一直以來,圍棋並不愁贊助商,始終能找到有人用愛發電為它埋單。

    比如“中國棋聖戰”,到九十年代末,終於找到贊助商用愛發電為它埋單了。

    而這個比賽,就是剛才張文東九段和李襄屏說的“中國棋聖戰”,到了今年,那應該是第5屆。

    要不要報名參加呢?李襄屏當時就陷入沉吟。

    稍微思索一會後,李襄屏還是覺得放棄:

    “呵呵張老師,您看我這今年就要參加高考,所以,所以.......”

    張文東是人大歷史系畢業,他其實也是國內第一位正值職業生涯巔峰,就跑去大學唸書的職業棋手。

    所以聽到李襄屏這樣說,他當時就表示理解,他對李襄屏笑道:

    “呵呵這樣啊,理解理解,那行襄屏,這個比賽我就不幫你報名了。”

    “麻煩張老師了,還特意跟我提一嘴,那行,明天就要去日本,我先告辭。”

    “好的好的,襄屏再見.......”

    離開了競賽部的辦公室後,李襄屏卻還在想“中國棋聖戰”的事。

    同時剛才之所以拒絕,參加高考當然是原因只一,然而更重要的理由

    他知道這一屆的比賽,其實是中途夭折了,是那種比完了預選賽,然後本賽都還沒下幾輪,就中途夭折的圍棋賽事。

    至於夭折的原因很簡單,那家用愛發電的贊助商經營不善,突然遇到財務狀況,最後不得不放棄贊助比賽。

    這就是“用愛發電”的無奈之處。

    當然嘍,李襄屏這個時候想的,並非這個已經夭折的“中國棋聖戰”,而是在真實歷史中大概七八年之後,重新恢復過來的“中國棋聖戰”。

    還是那句話,圍棋界真的對“棋聖”有執念,所以到真實歷史中的2012年,這個比賽又被強行復活了。

    到了那個時候,“中國棋聖戰”已經跟成熟,已經有了一點文旅項目的影子中國棋院當時是和我大中原省的洛陽市合作,新棋聖戰也由洛陽龍門石窟世界文化遺產園區冠名。

    李襄屏現在覺得:可能根據咱們國家地大物博的特點,根據咱們國家的國情,把圍棋比賽做成文旅項目,那應該是最適合圍棋發展的一條路子。

    不過與此同時,李襄屏另外一個觀點同樣沒有改變:想走文旅項目的路子並不容易,這條路註定艱難。

    想做好一個文旅項目,那一定要沉得住氣,要耐得住寂寞,切忌急功近利,如果想用文旅項目賺快錢,那幾乎百分之百是死路一條。

    關於這點,後世恢復過來的那個“中國棋聖戰”,應該就能比較好的說明這點。

    毋庸置疑,後世的那個“龍門石窟杯”中國棋聖戰,那當然也不算成功的,僅僅辦了兩屆之後,又改名為“洛陽白雲山杯”中國棋聖戰。

    而那個項目之所以失敗的原因,就李襄屏個人的看法來說,他認為無非就一些幾點:第一,當時我大中原省以及洛陽市的經濟實力並不算強。

    第二,圍棋和龍門石窟,還是不算特別契合。

    龍門石窟當然算是咱們國家非常優質的文化遺產,然而非常遺憾,這個文化遺產好像和圍棋沒多少關係,這讓人想按照文旅項目的套路,“講故事”都沒有多少故事好講。

    以上兩點雖然有點關係,然而並非項目失敗的主因。要說當地的經濟實力雖然不強,然而到了那個年代,一個圍棋比賽的成本並不算高,一個地級市早就可以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