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死八活 作品

第五六零章 和大李的另類九番棋

    這個流派的棋手,他們對“量化”的執念嚴重到什麼程度?江湖傳言,餘斌九段手上有個小冊子,那裡面記載了他一些對圍棋量化的心得。

    舉個簡單例子,棋迷肯定都聽過“中央開花30目”這句棋諺,並且誰都知道,這裡說的“30目”其實是個修辭,是種形容,意指棋盤中腹被人家“開一朵花”,那麼這種棋的價值特別巨大。

    然而餘斌這個流派的棋手不一樣,他們並不認為這只是個虛數,他們總種想著把這個“30目”實實在在量化--------

    而餘斌九段那本小冊子,據說就有這方面的內容,比如這個棋型的“開花”,餘九段認為大概價值28目,而那朵“開花”,可能就只有25目。

    並且同一個棋型,“開花”的早晚也讓其價值不一樣,在序盤時候“開花”,九段認為那可能會價值35目,假如100手之後再“開花”,那同一個棋型可能就價值20目不到.......

    李襄屏並沒看過餘九段記載他心得的那本小冊子.

    他也並不認同這種極端量化的訓練方法。.

    因為在他看來,這種方法明顯是有失偏頗了。畢竟圍棋講究一個自然,你下棋的時候該摳目就摳目,該去戰鬥那就去戰鬥,企圖把一些戰鬥手筋類的手段也用目數去量化--------

    先不說你能不能做到的問題,你的方法科不科學的問題,你這樣的執念越多,那你就越容易走火入魔,反映到比賽中,那你就很容易形成思維定勢,很容易習慣性的避戰。

    應該戰鬥的時候也去避戰!

    而這個毛病,幾乎是這個流派所有棋手的通病。

    很明顯,李襄屏今天的對手彭五段,那就是這個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的了,他的名氣雖然不如餘斌九段,但是特點卻比餘九段還要鮮明。

    既然知道對手這個特點,那沒啥好說,對於今天這棋,李襄屏知道該怎麼下了。

    他心裡非常清楚,對付這個流派的棋手,和他們“鋪地板”肯定是不可取的,不是說這樣下就一定怕了他們,但這種格局正是人家的拿手好戲呀,你非要在人家最擅長的領域挑戰人家,這肯定不是高明策略。

    最好的辦法,那當然是想方設法導向戰鬥,並且當你想要導向戰鬥的時候一點要注意:構思作戰計劃,其實並非是真的要和對手作戰。

    真正高明的策略,其實是針對性利用對手習慣性避戰的這個弱點,你在比賽當中,當你構思作戰計劃的時候,尤其一些對手避戰的下法你一定要考慮到。

    假如你判斷對手一旦避戰,你自己可能要佔點便宜,對手多半要吃點小虧。

    那你就專門往這個方向去構思,在棋盤上專挑這樣的棋去下。

    假如你的計劃成功,那你面對這個流派的棋手時,你應該很容易就不知不覺佔據上風。

    這就是李襄屏下今天這盤棋的總體思路。

    他不僅是這樣想的,並且是這樣實施的。

    情況還算不錯,在今天的比賽當中,他這個構思貌似實施得還算不錯,100手棋之後,雖然彭五段通過努力,他成功把局面導向“鋪地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