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死八活 作品

第五四八章 黑暗中的一根柺杖

    其中有極端者,甚至在感受到威脅之後還會想方設法避戰,有極個別還會運用一些陰謀詭計。

    中古棋就基本沒有這種情況,不是說中古棋就沒有棋手避戰,然而中古棋棋手一旦這樣做的話,那基本名聲就廢了,沒人會承認你是武林盟主,更別提什麼歷史留名。

    這兩者一比較,高下立判,中古棋的名手基本都是打出來的,而日古棋的有部分人,其實更像是捧出來的。

    所以有人說日古棋的水平比中古棋高,李襄屏對此表示高度懷疑。

    回到正題,當年周懶予前輩在瘦西湖接受挑戰的時候-----畢竟是有資格競爭武林盟主之人,所以在前期,他屢戰屢勝,所向披靡。

    當時沒有人能想到,最後阻止周懶予當上武林盟主之人,竟然會是李元兆。

    因為李元兆當時不僅其名不顯,水平也不算突出,夾在一堆“名手”當中灰不溜秋,當時比他水平高的就有將近10位高手。

    說句不好聽的話,他當時差點連上場資格都沒有,很像是被人拉來當替補的。

    然而就是這個替補隊員,他在觀戰前期比賽之後,他自己強烈要求上場,並喊出了一句名言:

    懶予力弱,我必破之!

    然後最後的結果,替補隊員還真就擊敗了周懶予,阻止他登上武林盟主的寶座。劃重點:李元兆前輩可不是隻贏了一盤,而是在十番棋當中,以6比4的比分堂堂正正擊敗對手。

    說句實話,李襄屏其實高度懷疑“懶予力弱,我必破之”這話到底是不是李元兆賽前說的,怎麼看怎麼像是記載那場棋壇盛事之人後來自己編的。

    然而這一切同樣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家李元兆真的做到了,所以這是事實。

    那李元兆是怎麼做到的呢?其實很簡單,他當年贏棋的方式,和崔毒擊敗大李的方式高度相似:

    周懶予的棋風在中古棋當中獨樹一幟,有別於一般的力戰棋風,他的判斷明快,簡潔有力,尤其是控制局面的能力一流,像極了中古棋當中的“控制流”-------

    這其實就和大李很像了,兩人不僅棋風有相似之處,甚至地位也差不了多少,雖然周懶予前輩最後沒能當上武林盟主吧,然而他畢竟把老盟主拉下馬,並且水平也確實領先他那個年代大部分高手。

    周懶予像大李,那李元兆當然就像崔毒,不僅地位差不多,他對付周懶予的套路更是和崔毒很像。由於經過前面的觀戰,當時的李元兆非常清楚,想要擊敗周懶予,那就必須把自己的力量發揮到極致,必須從一開始就把對手纏住,像毒蛇纏繞一般把對手纏住......

    這個十番棋是有少量棋譜保留到現代的,李襄屏也看過,他從棋譜中看得很清楚,李元兆採用的戰法迥異於當時那個年代其他棋譜,真真正正是古代版“毒蛇纏繞功”。

    “襄屏小友,我其實還不太明白,如今大賽當前,你為何把心思放在此等問題之上,棋風相剋又如何,此問題有意義嗎?就拿剛才例子來說,說不定就是一種巧合呢。”

    李襄屏嘆口氣道:“唉,定庵兄,若是隻是巧合也就罷了,可是我現在想,此現象可能真不是巧合呀,比如在那過去的東瀛棋壇,此現象也是屢見不鮮。”

    “哦,真的?”

    於是李襄屏又給自己外掛舉個例子了,他這次舉的卻是林海峰先生的例子。

    林海峰先生的棋風和大李同樣很像,這個想必不用過多介紹,因為連大李自己就說過,他小時候最喜歡就是林先生的棋,一直希望能擁有同樣的風格。

    既然是拿林先生和大李作對比,那這裡說的棋風相剋,就不是說林海峰克坂田榮男的事,而是別人克林先生的事。

    而提到林先生的剋星,大多數人可能首先會想到石田芳夫九段,然而李襄屏認為,這個剋星可能只是個特例,不具備普遍性,如果從普遍性的角度出發,林先生的剋星其實另有其人,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加藤正夫九段-------

    劃重點:這話可不是李襄屏說的,而是林先生自己說的,他在自己的對局集中就很明確的說過以下的話:

    “........在面對年輕棋手挑戰的時候,最讓我頭疼的其實是加藤君,每次和他對局都極為困難,尤其他那種直線攻殺型棋風,經常讓我束手無策,就連我的勝局大多也都是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