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東南生 作品

崇禎十五年第931章 輔政王

    阿濟格也好像不忿,跟著離開。

    兩人離開,但並沒有影響議事的繼續進行。

    黃太吉有十一個兒子,夭折三人,除去豪格之外,還有七人,最後定下了六歲的皇九子福臨。

    為什麼是福臨?第一,剩下的七子中,就屬福臨的母親側福晉莊妃地位最高,其二,莊妃的妹妹正是多爾袞的福晉,也就是說,多爾袞是福臨的姨夫。也因此,在几子之中,多爾袞最支持福臨,最後,福臨乃是蒙古外甥,擁立福臨,更能得到科爾沁蒙古的支持。

    如此,就定下了福臨。

    皇帝定下,但年幼不能理事,接著就是輔政王了。

    按理說,最有資格作輔政的乃是禮親王代善,因為他年紀最老,威望最高,有公道伯之稱,但代善已經六十歲,謝政多年,並無此心,他今日主持議事,就是想要維持建虜內部的團結,盡力撮合豪格和多爾袞,不使他們道刀兵相見,因此他甘願讓出輔政。

    至於豪格和多爾袞,因為兩人已經勢同水火,肯定是不能同時理政了,不然必起爭執,使朝政陷入空轉混亂,而兩人之中,多爾袞對朝政的熟稔遠遠超過豪格,而且做所謂的“輔政大臣”或者是輔政王,並非越親越好,因為史書說“位相近則相逼”,時間長了,便會有僭越之嫌,豪格是福臨的哥哥,關係遠比多爾袞親近,從這一點上來說,多爾袞又略勝一籌。

    因此,多爾袞的輔政王是確定的。

    但也不能偏廢了豪格,所以就定下濟爾哈朗為另一個輔政王,為豪格利益的代表。

    爭位失敗,豪格已經是萬念俱灰,整個人呆若木雞,對於選哪個弟弟做皇帝,誰代表自己為輔政王,老實說,他已經沒有多大的興趣,一切都由代善定奪---從這一點上來說,豪格的幼稚和短謀,清楚可見。他不知道輔政王也是可以變成“攝政王”的。

    大勢底定,多爾袞不爭皇位,落一輔政王;豪格雖然沒有爭到皇位,但皇位仍在黃太吉一系,對他也是一種安慰,最重要的一點,兩人雖然都沒有得到,但同時卻也沒有讓對方得到。這就來說,兩人都是可以勉強接受的。

    把繼位人選和輔政王的人選全部商量好了以後,代善這才站起,宣佈黃太吉的治喪事宜,然後眾人大嘴一咧,連多爾袞都擠出了眼淚,開始為他們的“大行皇帝”哭靈去了。

    ……

    一番忙碌之後,披著孝的多爾袞卻悄悄來到一處院子,向一個披麻戴孝,留著山羊鬍的尖瘦老者躬身:“謝先生指點。”

    原來是洪承疇。

    今日,多爾袞能成功逼退豪格,成為輔政王,暗中多虧了洪承疇的指點。

    洪承疇急忙還禮。

    多爾袞沉思道:“先生,我大清以武功立國,雖然去年徵明失敗,急需休養生息,但我新為輔政王,非有軍功不可,不然不足以服眾,因此,就算有困難,我大清也必須和明國再小打一場,以振奮人心,肅立威望,先生以為,我大清該從何處下手?”

    多爾袞是明智的,他知道兩次徵明失敗,損失慘重,建虜急需修整,恢復元氣,但他新為輔政王,又必須建立軍功,兩難之中,他想要選一個明軍的薄弱環節下手,以速戰速決,既取得勝利,又不至於陷入戰爭的泥潭。

    不同於大明,建虜為皇帝守孝不過二十七天,二十七天後,他們就可以出兵。

    洪承疇思量了一下,沉吟道:“罪臣以為,應以寧遠和山海關之間的中後所,中前所,前屯衛為最佳目標,此三城連接寧遠和山海關,但其城池和兵馬,都不如山海關和寧遠,尤其松錦之戰後,此三城的防衛,已經大不如前,我大清快速而去,繞過寧遠,忽然殺至,寧遠和山海關不明虛實,短期之內,必不敢救,以輔政王的武力,取下三城,應不是問題。等到明軍醒悟,從關內派兵,我軍要早已經退去了。”

    多爾袞笑:“先生所說,正和我意。”隨即又嘆息:“只可惜兩次徵明耗費了大量的錢糧,明國又封鎖邊貿,府庫已經不充實了,再想出徵,還得費些日子調集錢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