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伊爵士 作品

第496章 獵蝗(3)




    但也有的同類相食並不是出於某種保護幼崽的原因。有些兩棲動物,如高山蠑螈,剛孵化的會把其他仍在蛋內的弟妹吃掉。在野生的小獅子中,大約有五分之一小獅子被大獅子吃掉。母獅有時會狠心地把幼獅殺死,當做食物充飢。還有不少懶惰的成年雄獅在飢腸轆轆時,也常常會吞食小獅子。這些小獅子未來反過來也有可能把其他成年雄獅逐出獅群。



    以上這些主要是殺幼的同類相食。



    昆蟲的同類相食則主要出於飢餓、競爭、交配等原因。有些物種會獵殺任何體型適合的獵物,包括交配對象。



    在大自然中,嗜食同類的雌性動物遠遠多於雄性。在蜘蛛綱和昆蟲綱動物中,在交尾前後甚至交尾過程中,常見雌性吃掉與之交尾的雄性的現象,除了螳螂之外,多種蜘蛛、搖蚊與一種海蛞蝓,也都有這種雌性吃雄性的特殊習性,這種行為又被稱為性食同類。



    針對性食同類的現象,有人認為是由於各種複雜的進化原因,包括物種成本效益、精子競爭和神秘的雌雄淘汰計劃。但經過研究發現,這種令人毛骨悚然的同類相食的動機非常簡單。



    第一點原因:研究發現,某些物種的雄性雖然慘遭吞噬,但卻因此得到演化優勢,它們以身體滋養剛交配過的雌性,提高下一代孵化與成長的機率,從而讓自身的基因流傳下去。



    如紅背蜘蛛,死於性食同類的公蜘蛛,其交配時間是苟且逃生者的兩倍以上,生出的子女也是後者的兩倍。公蜘蛛利用較長的交配時間,以斷裂的交配器塞住母蜘蛛的貯精器,阻斷其它競爭者的求歡之路。



    第二點是雌雄體型大小的原因。如果雄蜘蛛的體型比較小,那麼它們就很容易被追趕上成為獵物被捕食掉,大型雌性蜘蛛吃掉它們弱小的配偶就是因為兩點:或因為它們飢餓,或是因為它們有能力吃掉體型比自己小的雄蜘蛛。



    狼蜘蛛之間,體型較大的雄蜘蛛就從來不會被它們的配偶吃掉,而體型較小的雄蜘蛛80%會被配偶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