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明 作品

1364、席捲全球的“影”力

 
殊不知只有真正直面殘酷,才會更加明白家國的珍貴。

 
電影裡的男主角不正是一次次攥著那個斷掉的玉鐲,從不悔恨那段其實還未開啟的愛情,用顫抖雙手堅定的端起步槍保衛身後愛人。

 
觀眾們居然出奇的沒有被那衝出水面的女神吸引。

 
記住的全都是如此真實的戰爭!

 
相比之下那些火爆的港臺槍戰片簡直就是小兒科。

 
不是動不動爆炸掀翻屋頂的汽油桶、汽車就叫火爆激烈。

 
成建制的戰爭場面展現出來那種隨時收割一大片生命的殘酷,才最能驚悚人心。

 
而且放得開,還要收得回。

 
戰爭把人變成鬼,可打完仗以後,男主角顫抖的手捧著熱騰騰湯麵,被蓋上一張毛毯,那種萬死餘生的情緒讓淚水滴進搪瓷缸子裡。

 
抬眼望著遠處滬海城市輪廓。

 
毫無怨言。

 
原來我們也能拍這種震撼人心,直面心靈的好電影!

 
如果說《太平輪》表現的是災難降臨時候普通人的愛情,這部《贖罪》表現的才是沒有國就沒有家,每個人都是社會一份子,貪婪、放縱、淪喪的最後只能是整個國家。

 
前半截的殘酷戰爭,為的是凸顯後半截的隔岸猶唱***花,交織出最終在戰爭裡完成心靈救贖的故事。

 
老張多賊啊,他之所以這兩年稍微有點歇著,一方面是受到荊小強影響啟發,一方面是國內審查從一個極端到另個極端,他有人提醒不要拍那種陰暗面的東西了。

 
於是從拍攝到上映他都把荊小強的旗號打在前面。

 
是荊小強寫的劇本,是荊小強的國內影業公司製作,是荊小強從海外拉的投資,是荊小強在海外推動發行。

 
宣傳的時候也強調整部戲是荊小強構思,我只負責體現。

 
但是就像荊小強「複製」了這麼多部電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他多多少少也在針對每部戲做些適宜的調整。

 
為了把《拯救大兵》的經典戰爭場面複製到《贖罪》裡,不惜把整部戲的前後順序重新排列。

 
老張哪怕拿到的是同一部劇本,拍出來的情緒走向就可能跟原作不一樣了。

 
畢竟這跟黎鞍、老餘拿到的《速度與激情》、《加勒比海盜》這類商業大片不同,有很重的家國意義在裡面。

 
好比老餘拍的黃飛鴻,從角色立意上就高出別人好大一截。

 
老張也是這樣,他很善於從角色裡面發掘出大義。

 
《贖罪》的大嘍原作是戰爭烘托愛情,他拍出來就是愛情烘托戰爭。

 
由個人看到家國情懷。

 
從這層意義上比原作的導演深遠多了。

 
不過在內地這個文宣環境拍這種類型,是出了名的高風險,所以那麼多人才寧願去拍爛東西,因為不惹事兒好賺錢。

 
可總有些人會戴著鐐銬跳舞,因為需要有人講出這些故事。

 
在總是宣揚幾年不回家的先進人物環境下,英雄也會害怕,也會膽怯,也會猶豫這是不正確的。

 
但恰恰是這種人性的光輝,才緊緊抓住了觀眾的共鳴。

 
老張巧妙的把男主角經歷戰爭場面和他被冤屈的牢獄生活交織在一起。

 
最終是誰在贖罪,就不言而喻了。

 
昇華呀。

 
但文藝界就很容易抓住各種辮子攻擊,老張一概推到荊小強身上,我就是個技術工種,負責把他構思的東西拍出來,跟我談技術、談細節、談演技都沒問題,不用跟我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