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明 作品

780、我們都是神仙

    和特蕾莎在舞臺上共同演唱,與米高的共舞,大家談笑風生的唱跳,還有面對蜂擁而至的記者。

    前後有五十多位滬戲、滬音的學子跟著歌舞團的腳步,不斷推陳出新,又留在東京、洛杉磯、薪鄉、歐洲傳幫帶外加學習。

    也許放到二十年後不算什麼,但在剛剛抬眼看世界,稍有能力,只要有路子,就削尖了腦袋往外面走的時代。

    電視上到處都在播放我們的文化崩塌,書刊雜誌到處都在吹噓國外是多麼多麼美好厲害,連夏令營的孩子都遠超我們的同齡人。

    那種沮喪、失落跟不自信,已經席捲了全國。

    很多人焦急,憤怒,可是連管理部門自己都不知道該怎麼做。

    荊小強的環球巡演,不啻於一劑強心針。

    我們也行的。

    舞臺上的荊小強,從來都不是奇裝異服、華麗外表,簡單樸素,唱的卻都是那些打動人心的歌詞。

    當然國內看到的都是中文版本。

    無不充滿了驕傲。

    有一說一,報刊的年代還是個單向傳播。

    哪怕有什麼理中客、酸熘熘,也沒法掃興。

    所以《音樂報》帶來的就是碾壓式信息傳播,只要看得幾期,基本上就是連載式追更。

    康康小強又到哪兒了,又給啥洋鬼子表演了咧?

    本來潘雲燕寫的是我們為了巡演方便,買了幾輛大巴車吃住都在車上……

    何炯炯看了看豪華奢侈的房車內飾,還是很有政治性格的沒放這幾張照片。

    全國人民就覺得小強是在風餐露宿的節約吃苦。

    文字的魅力就在這裡。

    沒有說荊小強他們賺了多少錢,但強調巡演除了傳遞文化,就是創匯,最寶貴的外匯,並且把賺到的錢帶回來搞建設。

    就這麼簡單。

    《音樂報》倒是沒說過荊小強什麼時候回來。

    但得到消息的市裡面,稍微通知下各大高校就立刻響應,要來迎接他。

    站在國外那麼多舞臺,被那麼多人歡呼的藝術家回來。

    為什麼我們不能用這麼壯觀的場面歡迎呢?

    甭管什麼目的吧,在這個走了就不想回來的時代,荊小強這絕對算得上載譽歸來,而且對熱衷於出國留學的大學生,有很好的榜樣作用。

    一呼百應。

    這會兒的滬海機場本來距離市區就不遠,有些大學校區更靠近這邊,譬如滬戲舞蹈戲曲專業這種,幾乎傾巢出動,全都來迎接大師兄。

    嗯,舞蹈系現在也沒啥人了,一共才兩個完整的年級,百來號人,就有一半多在國外。

    據說今年藝招報名全國第一!

    現在就已經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歌舞藝考生到附近安營紮寨的學習、打聽,陸曦的房子全都租出去了!

    感謝金寶爸爸的妙招兒啊,當初說了要把這塊地皮炒起來,就炒起來。

    所以到這會兒連陸曦她們都擠不進來,只能順著空乘公司那邊的便利,從側面隔著百八十米的距離遠眺。

    使勁把金寶舉高高,看看你爸的榮耀時刻,她居然還去邀請成小姐帶著孩子一起來。

    成玉玲無語,真當一大家子拋頭露面很有趣嗎?

    你自己去好了!

    從荊小強他們走出來遠眺,整個現場所有人都開始歡呼,一片片手臂開始舉起來揮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