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明 作品

706、我心永恆

    如果是單曲,這首曠世名曲一定爆了。

    但那張專輯裡一堆頂級金曲,迄今在內地買了四百萬張。

    很多人應該是對這個旋律有聽過。

    哪怕沒有安寧那樣能立刻聯繫到電影情節,還是會被特蕾莎營造出來的氣氛吸引。

    而且幾乎所有內地觀眾,看見特蕾莎唱起這句歌詞,都下意識的都會認為她在唱祖國。

    幾句之後荊小強接上“或遠或近,無論你身在何方,我都相信,我們的心亙古不變……”

    “你早已深深刻在我的心裡,會隨著我的心一起,在這世界上永存……”

    這表達的是愛國之情嗎?

    炎黃子孫的血脈相連嗎?

    呃,右岸的觀眾卻不會這麼想,整個內地可能只有滬海的極少數觀眾看過《當我麼年少》的歌舞劇,就那麼幾場之後也沒持續公演。

    但北市劇院卻在康凱文這樣的有心人推動下,一直在演這齣劇。

    一聽一看就知道是講的愛情嘛。

    屬於不同解讀了。

    普通人聽的是哎呀真好聽。

    有點文化,有點見地的就揣測跟兩岸關係炎黃血脈有關聯。

    而實際上能聽出專業內行味兒,大多還是在現場。

    那年頭的電視機,有幾個能hifi音質傳遞?

    這也是後來這屆春晚原聲大碟非常珍貴的原因。

    非常罕見的荊小強和特蕾莎共同演繹場面。

    然後交錯反覆演唱兩回,最初的平緩就開始逐漸激昂!

    那種纏綿悱惻的副歌高潮部分開始層層推進之後,連普通觀眾,在普通黑白電視的單聲道喇叭下,都開始覺得渾身雞皮疙瘩跟炸開了似的,一波波襲來!

    特蕾莎的颱風太穩了,舉手投足都充滿了女神範兒,笑容眼神都充滿了真摯的明媚。

    好多三四十歲的觀眾都忍不住熱淚盈眶,他們的青春啊。

    聽著特蕾莎的歌曲長大,等有了能力可以買收錄機,可以買磁帶的時候,她卻銷聲匿跡不唱歌了,日常勞碌奔波中也許慢慢澹忘了。

    但這一刻重新看到那熒屏中的身影,聽到那甜美圓潤的歌聲,原來真的刻進心底從未忘記。

    有很多關於特蕾莎的風言風語,這一刻全都煙消雲散。

    “我的心將與你相隨

    只要你伴隨著我,

    我便會勇敢起來,不懼任何艱難險阻

    我也知道,我的心必將永恆

    ……”

    頂尖高手對唱本來就容易出經典,上輩子曹菲也這樣出過。

    荊小強和特蕾莎在花旗已經同臺唱過多少次了,熟悉。

    一個全音域的青年高手,和特蕾莎這種中音制霸,轉音、滑音、顫音等修飾技巧嫻熟精準,尾音細膩微妙的天后搭配。

    兩人簡直信馬由韁的釋放唱腔,讓全國觀眾都不由自主的看著他們感嘆:唱得好!好投入,好認真!

    外行只會這麼說,卻是最高評價了。

    說來也湊巧,你說是個四十歲的中年大叔,和二十歲的小姑娘這麼唱情歌,是不是有點錯位?

    可換成阿姨和小夥兒唱,很難定位在情歌上。

    而且再往深了想,百廢待興、激情勃發的內地是不是就像這年輕小夥子,右岸前些年的確不錯,趕上了經濟高速發展的大潮,但也像大姐姐這樣開始年華遲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