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明 作品

216、人菜還癮大(求月票)

    和滬海姑娘動不動都要講情調,扎臺型兩回事。

    所以練歌也不見得多刻苦鑽研理論知識,這回算是荊小強提著嗓子直接示範上路。

    有種前所未有的擁抱靈魂。

    加上這幾天在歌舞劇裡沒少演唱這首曲子,顯然她還是喜歡這種氣氛。

    更喜歡荊小強營造出來的這種伴奏氛圍,比四平八穩的伴奏帶舒服多了。

    還不用考慮舞臺上的臺詞、走位等等表演細節。

    似乎每個細胞都在歡笑著擁抱歌聲。

    連安寧她們這些天天聽著曹晴雯唱這首《faded》的都面面相覷,確認狀態效果非同一般。

    那些臺下的搖滾樂隊、搖滾粉絲們,就更加震撼。

    滿滿的徜徉在雲端那種虛幻感,內心只有臥槽,好聽!

    一直到歌聲結束,才有人內心發問這是搖滾嗎?

    搖滾的定義就一定要怒吼反叛嗎?

    實際上第一代國內搖滾樂手,大多都是從打口帶、打口碟接觸到國外音樂,靠著扒磁帶上的曲目來摸索探索。

    那年頭可沒網絡可以搜盡天下,只能靠口耳相傳。

    早期玩搖滾的其實大多都有挺好的背景,基本父母都是文藝戰線的文二代,不然也接觸不到外國音樂和價格不菲的樂器。

    但也窮啊。

    也是到了九十年代初,全國各地散落的玩搖滾人才,在自己的小地方找不到同伴,或者技術、思想上已經遇到瓶頸,才紛紛朝著平京集中。

    這時候大家都對搖滾的定義很模糊。

    連混雜其中的科班出身都很迷茫。

    畢竟連國外都是從六七十年代才開始蓬勃發展搖滾,又有各種流派。

    信息蔽塞的國內自然是一頭霧水,再說音樂院校對這些又不屑一顧的打壓。

    更沒人引進介紹了。

    總之是狠狠的被這男女倆開了眼界,以至於對一直站在舞臺邊角的五位年輕美女都沒那麼嫉妒了。

    對的,荊小強願意來唱這麼一兩首,就是想換得這個地位。

    拿著麥克風算是給全場做了個基礎科普:"最早是從花旗克利夫蘭電臺播放,取名叫做rod roll..."

    也虧得他是語言嫻熟,信手拈來的都能引經據典,爵士、藍調、鄉村音樂的特點在哪裡,更能隨手拿起吉他就唱一段做比較。

    民間搖滾、迷幻搖滾、硬搖滾、重金屬、華麗搖滾,朋克,他都能演示下,並且說清來龍去脈。

    譬如曹晴雯這首《faded》就帶有迷幻搖滾的特點,但是又融入了後來的其他搖滾特色。

    而前衛搖滾、古典搖滾、藝術搖滾,之後才是重金屬,龐克搖滾,藍領、雷鬼等音樂又摻和進來。

    臥槽,數百人就那麼翹首以盼的傾聽上課。

    這可是平時光外表都充滿了桀驁不馴和反叛的混子男女們啊。

    聽得可認真了。

    安寧雙手掛在杜若蘭肩頭,咬住耳朵輕聲:"真的溫柔,就像你說的那種溫柔,他好像對很多事情都漫不經心的不計較,可是卻能用這種溫柔的力量...以柔克剛,我能想到的就是這個詞。"

    杜若蘭嗯:"這些日子跟高中同學相互交流,他們好多人知道我是他的同學,寫信來的好多,好多人都提到進了大學,環境太影響人了,遇見一群貪玩的,那就裹著成天玩,遇見好學的,整個心態氣氛都投入學習提高,一生的命運都不同了,我遇見他,真的很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