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師孃 作品

第1550章 那樣的房地產

    如果說0九年是房地產的分水嶺的話,也是高利貸從業者的分水嶺,只是從來沒有媒體和研究人員,會去認真地面對和研究過這個地下產業。

    從0九年開始,還存活和新起來高利貸公司,整個的經營模式也開始改變,他們出借的資金開始變得小而散,以往那種一個章籤個字就幾千萬出去的現象沒有了,一兩百萬都已經算是鉅款,而且借款,哪怕你再大的公司,靠信譽和名聲也不靈了,都需要實物抵押。

    而且金額有越來越小的趨勢,保證措施需要越來越強的趨勢,最終,高利貸開始遊離出實體企業和房地產,很簡單,人家要是有抵押物,找你幹嘛,要你這麼高的資金成本的錢幹嘛?人家還不如直接去找銀行?

    銀行的信貸規模不管怎麼控制,總還是有辦法的,也不管怎麼調控,抵押貸款,永遠都是銀行歡迎的項目,特別是那些信用社。

    遊離出實體企業和房地產的民間資金,開始進入樓市和股市,股市也不景氣,樓市也開始被打壓的時候,一部分資金,開始瞄準了農產品,炒大蒜炒生薑炒大米。

    還有一部分資金,還是留在高利貸公司的手裡,他們發現來找他們的企業越來越少,但手上的錢,也總是要有一個去向的,它們開始轉向個人,最後演變成消費貸、校園貸和各種貸。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校園貸最猖獗的時候,前些年層出不窮的,高利貸逼死一家家實體企業的現象,在浙江已經很少,原因就是,因為高門檻,高利貸資金、民間資金,已經不可能流向實體企業了,連親朋好友之間的借款,都變得戰戰兢兢。

    這些也是後話。

    譚淑珍他們在處理抵押物置換的時候,各地的售樓處還是紅紅火火,每天資金源源不斷地進來,他們有了從未有過的規模龐大的資金儲備,等到了十二月,各項調控措施接二連三地下來的時候,譚淑珍覺得時間到了,他們可以開始逆市操作了。

    譚淑珍和老譚說了一句他們以前在劇團經常說的話,她說,大哥,我們可以送戲下鄉了。

    老譚笑了,他回了一句他們年輕時候的口頭禪,譚淑珍也聽得懂的話,他說,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他們這個時候下去,確實是恰逢其時,地方政府把他們都當作了座上賓,那些焦頭爛額,或正準備打包出國的小開發商們,把他們當作的甘露和及時雨,譚淑珍他們攻城略地,很快,把他們的根鬚延伸到了浙江下面的每一個縣,特別是杭城下面的那七個縣市。

    譚淑珍已經想好,要把上海和杭城的舞臺,讓給那些中字頭和國字頭的老大哥企業。

    這個時候,和各項房地產調控措施一起出臺的,還有一個聲音,說是今後要限制並且有步驟地讓央企國企退出房地產市場。

    從報紙上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老譚問譚淑珍,我們是不是判斷錯了?不要我們讓出的舞臺,老大哥們沒有登場,給其他房地產公司留下了機會。

    譚淑珍想了一天之後,她和老譚說,我覺得不會,這只是緩兵之計,只是一個說法而已,老大哥們去年下半年地王拿得太多,引火上身,這只是在暫時的滅火,目的還是要把火引到我們這些,血管裡沒有流著道德的血液的民企房地產商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