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作古 作品

第八十二章觀山太保

    正好一位年齡比較大,而且帶著一副眼鏡,看起來六十歲的老男人從屋裡面走了出來。

    楊雪梨立馬起身將他接了過來,然後介紹道:“這位是孫教授,文物局的專家。”

    然後他又給孫教授介紹了一下劉昊他們。

    “這幾位分別是,劉昊、胡八一、王凱旋,都是跟陳教授一起去精絕古城的成員,在北京我跟你說要找的人就是他們。”

    其實在楊雪梨做介紹的時候,劉昊就一直盯著孫教授,在楊雪梨說出他們跟陳教授一起去精絕古城後,明顯發現孫教授的眼神一亮。

    劉昊知道,他這是在打什麼主意了,估計在楊雪梨找到他後,估計就開始計劃起來,這也是個老狐狸。

    這孫教授原名姓封,祖上可是赫赫有名的觀山太保。

    說起觀山太保原來是叫棺山太保,主要是由於他們這一門祖祖輩輩都居住在巫山棺材峽,先人曾在棺材峽中盜取過許多天書異器,藉此發跡,習得了許多失傳已久的巫術,到了元末明初,傳到封王禮這輩,自稱“棺山太保”,仗著精通“棺山指迷術”,在各地秘密發掘古冢山陵。

    到了明朝後,由於劉伯溫想脫身,所以將這一脈推薦給了當時的皇帝。

    當時這一脈的族長封王禮的腦子也非常靈活,在修建皇陵的時候,他跟皇帝說,雖然他掌握了許多風水秘術,但這世上懂得這些的也不只有他們這一脈。

    當時的皇帝也是從底層出身的,對於這一塊也懂得很多,於是就問封王禮,怎麼樣才能杜絕這種事情。

    封王禮說臣以為民間倒鬥之輩,真有手段能盜發帝陵的並非只有“發丘摸金”,更有“搬山卸嶺”,“搬山道人”擅長生剋制化之術,行蹤隱秘難尋,許多年來都很少與外人相通,但他們所作的只為求取“丹珠”,只要皇陵中不置“金丹珠鼎”之物,搬山道人就絕不會打盜發皇陵的主意,倒是不足為慮,而卸嶺群盜多為“響馬賊”,其輩忽聚忽散,專一的要挖山陵巨冢,最難防範,又常有謀反之意,只有派大隊官員加以剿滅,徹底斬草除根,使這個山頭的香火斷絕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