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巨頭 作品

第222章 望文生義與預設

    “變色樹蜥”、“變色龍”這些詞語,本身就是對生物特徵進行命名的一種普遍方式。

    但這也就出現了一個問題。

    這個世界的世界觀。

    人們對於事物的命名,會與印象有關。

    因為其命名“意義”的存在,人們的經驗、邏輯、思維慣性很容易產生望文生義的情況。

    因為“望文生義”,導致產生與事實不符的印象。

    比如“效率主義”,沒有了解過的人乍一聽,會不會認為這個“主義”的核心是“效率”?

    然而進而產生各種聯想,從而發生雞同鴨講的交流問題。

    尤其是在“哲學”之中。

    哲學許多流派都十分重視一個詞語的命名和概念釋義。

    同一個詞語在不同流派的哲學之中會出現非常大的差異。

    而普通人往往會因為望文生義而把一個詞語對應的概念自行解讀,然後根據這個解讀的結果去與他人交流。

    說個極端點的例子,“沙發”,完全按照中文釋義來說明,那就有可能是沙子一樣的頭髮、進而引申的意義也有像沙子一眼粗糙、細膩的頭髮之類的意思。

    或者是在沙漠沙地之中出現某種近似頭髮形狀特徵的現象什麼的。

    堯言體會過很多次雞同鴨講,雙方你爭我吵,但最後卻發現雙方說的根本不是一件事情的狀況。

    然而人們往往很難察覺到這一點。

    甚至他遇到過幾個心理學專業的“高材生”,竟然都沒有這方面的知識。

    至於原因?

    也許是堯言自己對於“心理學”的預設太高,認為對方會了解,其實對方,其實“心理學”並不學這個知識。

    這是語義語用範疇的知識,儘管和心理學相關,但是並非是直屬於其下的分支。

    與“望文生義”牽扯非常緊密的一個詞語就是“預設”。

    堯言現在在懷疑這個世界的精神來源個體是中文環境下的人。

    但是,很快他就推翻了這個推論。

    因為,他並不知道在他生前的國家以外其他語言環境中“變色龍”、“變色樹蜥”的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