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泓 作品

第187章 集體法

    沒過去多久,繭的外殼隨著硬化脫落,留下個如同樹樁一樣的平臺,平臺距離地面僅有半米,彷彿大量物質集體消失。

    不過如果觀察者有透視能力的話,就能發現,那些物質都轉移到了地下,成為了樹樁觸手狀的根莖。

    又是一對採集者搬著養分自發地登上那個構架好的平面開始化繭,當繭破裂,樹樁的高度增加了,而且之前中間並沒有縫隙。

    採集者們利用這種方法,層層疊疊的建高,和霍古迥然不同的建造巨構的方式,龐大者有龐大者的方法,渺小者亦有渺小者的方式。

    一直觀察著永續它們的霍古都不自覺地顯露出驚異的情緒,它多少能猜出永續這些採集者最終會採取什麼樣的方式登上太空,但是卻想不出,依靠什麼樣的方式搭建巨構生物體,它們可沒有和霍古相同的能力。

    要知道,巨構生物體即便前面有著‘巨構’兩字,那也是生物體,生物體是一個整體,單獨拿出來就活不成,想象一下,單獨把人身體的一部分分離出來,失去供給的那部分人體能夠存活多久?

    巨構生物體的建造難度就在於在建造的時候,還仍然要維持其整體的生命活動。

    採集者們這麼做,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而且銜接部分,由於是細胞尺度上的銜接,基本等同於無縫。

    “不過,你們這麼做的話,又要怎麼解決內在生命系統過於複雜這個問題?”

    隨著巨構高度的增加,過於龐雜的生命系統會導致最上層細胞得到的養分越來越少,即便採集者可以用‘堆’的方式搭高巨構,可這方面的問題又該怎麼解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