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 作品

第790章




    但很顯然,行政命令到了,具體的內部權力劃分,還需要一定時間。



    以李治的聰明,自然不會去糾結這些細微末結。



    他要的是結果。



    蘇大為呈上來的這份卷宗,說的這個故事,是能將一切邏輯給連上,並說得通的。



    而且也有充足的證物和證據。



    還有郭行真和李義府分別簽字畫押的證詞,可以算得上是鐵案。



    這個時候御史臺再彈劾蘇大為的辦案手段,李治早已無心去追究。



    “方才蘇大為呈上的卷宗,朕已經看了,案情清楚,不用再議,念在李義府過去對朝廷的功勞,削職為民,流放嶺南,其府宅家產充公。”



    李治的聲音從珠簾後傳來,隱隱帶著一絲疲憊。



    這個結果,顯然出乎許多人的意料。



    李義府藏甲、望氣、擅用先帝御用之物,判個斬立決並不為過。



    甚至碰上狠辣一點的帝王,來個誅九族也不稀奇。



    但李治只判了流放,家財充公。



    這比起謀逆之罪,何止高抬貴手,簡直是皇昂浩蕩。



    滿朝文武議論紛紛,都對李治的旨意,感到不可思議。



    只有蘇大為清楚其中的門道。



    李義府找術士,睡先帝的金寶神枕,這些都是確定的。



    但府中藏甲,乃是被人設計陷害。



    李治對李義府已經失望,要放棄這枚棋子。



    但又不忿幕後那些門閥貴族,不想令其太得意,而且念在這些年李義府做他的白手套,揹負不少罵名。



    所以才高抬輕放。



    “至於郭行真,此人罪不如赦,著令斬立決,死後由秘閣郎中李淳風,將其屍骨以符印鎮之。”



    李治的話音剛落,朝臣中又有臣子站出,大聲疾呼:“陛下,郭行真的巫蠱案,不可如此草率結束。”



    眾人抬眼看去,只見說話者,乃吏部侍郎周攸之。



    六部皆在尚書省之下,受尚書左右僕射掌握。



    而現在吏部的人卻跳出來,明顯如今的尚書右僕射許敬宗,並不能完全掌握六部。



    或者說,關隴貴族和山東世族,隱隱有聯合起來的跡象。



    不知在珠簾後的李治和武媚娘是如何想,蘇大為在一旁,只覺得倒吸一口涼氣。



    這朝堂上,遠比戰場兇險。



    看似平和之下,有看不見的激流洶湧。



    殺氣四溢。



    “前次郭行真之案,東臺侍郎和西臺侍郎都曾彈劾,郭行真並非一人做案,其人上下打點,有無數人為之配合,不可疏忽,而放跑了真正凶手。”



    周攸之話音剛落,工部侍郎吳孟起站出來道:“陛下,臣不同意周侍郎的看法,郭行真之案,先前大理寺少卿蘇大為已經言明,其人身懷異術,借太子治病的機會,潛入宮中。



    因此,治此人之罪即可,不可無辜誅連,大興牢獄。”



    “吳侍郎此言大謬,想郭行真初入長安,若無人舉薦如何認識韓國夫人,如何得賀蘭氏舉薦入宮,又是何人將他推薦給陛下,又是何人令他給太子治病。



    太子如今身體欠安,究竟何人為此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