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 作品

第671章 梟雄




    他做可汗,也是李世民安排的,為了不讓東突厥後,草原權力出現真空,所以安排自己的小弟做可汗。



    這是天可汗定下的新秩序。



    如今居然有人想要跟李世民搗亂,拆天可汗的臺,大唐自然是不答應。



    當時阿史那思摩被打得抱頭鼠躥。



    率殘部退入長城,退守朔州。



    並派人向大唐告急。



    十一月,朝廷命營州都督張儉統率所部直逼薛延陀東境。



    李勣被緊急任命為逆州道行軍總管,率步卒六萬,騎軍一千二百人屯駐羽方,與靈州道行軍總管李大亮,涼州道行軍總必定李襲譽分兵抵禦。



    大度設率三萬騎追擊突厥不得,卻遭逢李勣所率唐軍,一時大驚,急忙自赤柯濼北撤。



    大唐的威名在這擺著。



    一個比東突厥更強大的帝國。



    薛延陀暫時還沒做好與大唐全面開戰的準備。



    李勣此時卻沒有放過大度設的打算。



    他挑選所部及突厥騎兵共六千人,穿越直道、白道川,在青山追上薛延陀軍。



    大度設被迫在諾真水(後世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境內),勒兵備戰。



    既然逃不了,那便決一死戰吧。



    只有勝利者,才有權力決定何時停戰。



    雙方戰陣橫亙十餘里。



    突厥騎與薛延陀交戰不利。



    薛延陀雖然也擅騎兵,但卻是重裝步騎兵。



    騎馬只為移動迅速。



    逢戰,卻是下馬憑重甲步陣,如牆而進。



    突厥輕騎遇到這種戰術,一時也是頭禿。



    大度設乘勝追擊,射死唐軍人馬眾多。



    普通的唐軍將領在這種不利的局面下,只能是選擇撤退,覓機再戰。



    但李勣就是李勣。



    危急關頭,他喝令唐軍騎兵下馬,持長槊直衝。



    不就是下馬步戰嗎?



    這玩意大唐也會。



    狹路相逢勇者勝。



    論武德之充沛,大唐乃當世最強,沒有之一。



    一戰大破薛延陀,斬首三千餘級,俘獲五萬餘人,及馬一萬五千匹。



    大度設僅以身免,單騎北逃。



    這一戰,北邊安定十餘年,再無大戰。



    而李勣也是通過這一戰,真正躋身名將之列。



    這些信息,皆從蘇大為的腦海一閃而過。



    他現在手掌都察寺,能掌握到的信息,能看到的卷宗,非比尋常。



    對李勣的發家史,熟悉如掌上觀紋。



    實際上,自那年尉遲恭府上與李勣密談後,蘇大為便暗中瞭解過李勣。



    看完所有能找到的資料,他對李勣的評價是兩個字:人精。



    李勣早年的戰場表現,可是一流名將之姿。



    無論是張須陀還是王世充,都不是二把刀,都是當世之名將。



    李勣在對這兩人的關鍵戰役能贏下來,之後在對竇建德,以及之後一稱列的大小戰,獨自領軍就輸,跟著李世民、李靖就能贏?



    這未免太巧合了一點。



    蘇大為,卻從不相信巧合。



    李勣此人,該贏的仗從沒輸過。



    能輸的仗,從沒贏過。



    一些不是要害關鍵的戰役,他看似是輸了,但卻牢牢抱定大唐當時最強的李世民。



    輸了小仗,贏了大勢。



    這究竟算輸還是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