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 作品

第604章 高句麗攻略(下)

    聽完李治的話,武媚娘略一思索,笑道:“三郎,熊津都督府的職責首要是鎮撫,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又有何不可?



    再則如劉仁願奏摺所說,可暫命阿彌為代都督,待百濟事定,便可取消,又有何好擔憂?



    都察寺是惡犬,現在把這條惡犬放在敵國裡,豈非正合適?”



    武媚孃的話,令李治陷入了沉思。



    良久,他拍了拍掌:“媚娘提醒的是,臨時任命,暫代都督一職,無品無級,行不良人之事,對眼下的百濟,確實是一劑良藥。



    如此,我才能將蘇定方抽出來,投入一場對大唐更重要的戰役。”



    “三郎能如此想,我也替阿彌高興,他有能力,只是缺一個施展抱負的空間。”



    “機會我給他,能做到哪一步,就看他自己了。”



    李治意味深長的道。



    正是有了這次李治與武媚孃的對話,熊津都督府代都督之職,才會落在蘇大為的頭上。



    這本是無奈之舉。



    王文度的暴斃不但引發半島新一輪的格局變化,而且也大出李治的預料,將他原本的計劃完全推翻。



    大唐的名將能將不少,但每一個都有自己的位置和去處。



    不是想抽調,就能馬上抽出來的。



    西邊,維護著大唐與波斯大食的貿易,河西走廊,草原諸部,這部份需要重點鞏固,包括安西都護府,一系列的舉措和人員,幾乎耗盡了大唐半數的力量。



    此時在東邊,所能動用的力量,是有限的。



    “陛下命我為平壤道總管,此次率軍前來,為的不是百濟,而是高句麗。”



    劉伯英目光從蘇大為到劉仁願面上掃過。



    整個公廨內的空氣為之一靜。



    這個消息對蘇大為來說,算不上意外。



    但在此時經由劉伯英的口說出,則有別樣的意味。



    劉仁願反應極快,向劉伯英拱手道:“陛下的意思是要對高句麗用兵了?”



    劉伯英沒有直接回答,而是顧左右而言其它:“去歲十一月一日,扶余義慈及扶余隆、扶余泰等五十八人被大總管蘇定方獻俘於東都洛陽則天門。



    大總管前後滅三國,都活捉了他們的國王。



    朝廷為慶祝攻滅百濟,賜天下大酺三日,並加授蘇慶節為尚輦奉御。”



    這消息現在還沒傳到百濟,以致於在軍中的蘇慶節自己都不知道,因為自己阿耶滅百濟之功,已經跟著雞犬升天。



    “蘇定方戰功如此,軍中誰不羨慕,現在自英國公李勣以下,人人上表,向陛下獻言,願為先驅對高句麗用兵,以全太宗未競之功。”



    這當然是表面上的一層理由。



    更深層的則是,武人們需要軍功,軍事貴族必須尋找一個又一個的新目標去征服。



    否則,養兵有什麼用?



    這些軍中勳貴豈不是被邊緣化?



    至少在這個階段,大唐的國策,還是積極向外擴張的。



    也怪蘇定方滅百濟太過迅速,讓李治心下認為,自己的確是找到了滅高句麗的正確打開方式。



    太宗時期,雖然也曾啟用張亮為水軍都督,水陸並進去征討高句麗。



    但那時大唐水師的力量還是太弱,並沒有真正形成跨海大量投送兵力的能力。



    但是到了李治這個時期,大唐水師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