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 作品

第374章 久視長生(二)

    “墨家的視角是一個匠人看天下,墨子本身就是一個高明的工匠,在他的眼,天下如同一件機關工具,工具的運作需要各個部件相互合作,所以要兼愛非攻;對於工具優先考慮的是其性能,其次才是它是否好看,所以那些禮樂,在天下大亂人命都不能保全的時候,都應當從簡。



    工具的好壞,是由其設計的優劣來決定的,因此不存在什麼天命鬼神,但是需要尚賢,讓合適的人在合適的位置做合適的事。”



    停了停,葉法善見蘇大為聽的認真,繼續道:“兵家的視角,是一個將軍看天下,國家要強盛就要吞併敵國,佔有更多領土和資源。



    所以要把國家變成一個軍事機構,做到可以最大限度的動員百姓。



    還要上下一心,統一思想,在攻伐的時候能夠同心同德,消滅對手取得勝利。



    縱橫家的視角是一個說客看天下,天下需要平衡,縱橫家利用人性皆有私慾的弱點,鼓動三寸不爛之舌,使各國都處於互相制衡的狀態,絕不使一家獨大,這樣縱橫家就可以左右逢源,從中取利。”



    稍微等蘇大為消化了一下自己話裡的內容,葉法善自矜的一拈長鬚,這才開口道:“至於我們道家,視角是什麼?這個問題,要回到道家思想創立者,老子身上。



    老子是春秋時周王室的守藏室史,也就是管理王室藏書的官員。



    以他的身份,自然看到許多機密的史料,看到歷史的盛衰悲歡。



    於是用道家思想,將他看到的許多東西總結下來。



    許多不能說的,不能談的事情,都蘊含在道家思想裡。



    道家思想與別家的不同在於,道家的思想,具有超脫性,當別家關注於當下之事時,道家的視角,已經跨度千百年的時間長河,去俯仰天地。”



    微微嘆了口氣,葉法善輕吟道:“常無慾觀其妙,常有欲觀其徼。”



    蘇大為有一段時間專門研讀過老子的《道德經》,因此葉法善一說出來,他便知道,這是道德經裡開篇第一章,也可以說是道德經的總綱。



    聽到葉法善此時提起,蘇大為隱隱把握到了一絲脈絡。



    無慾以觀其妙。



    有欲以觀其徼。



    有和無,其妙是指精微的,其徼是指邊界,也即象徵著事物的內外。



    蘇大為這裡還在琢磨著道德經裡這句話。



    耳中卻聽到葉法善良繼續說下去:“從夏商至周,橫跨千百年的時光裡,很多當時被奉為真理的事被唾棄,許多被不恥的東西變得倍加推崇。



    但是,總有那麼一些人,一些事物,歷盡劫難依然能保存下來,在這些事物身上,有著相同的共性,也就是本質。



    比如盛極而衰,比如物極必反,比如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



    這即是事體的兩面性,一陰一陽謂之道。



    老子,正是觀察到這些本質的現象,所以留下五千言……



    這五千言,便是道家思想的精華。



    相比諸子百家,它更接近事物的本質,也就是更接近‘道’。



    道家的思想,是跨過了時間與空間的,其視角有兩種。



    一種,是在事物內部去觀察精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