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疲 作品

第七百五十三章 上山

但略微出乎江畋意料的是;作為茅山宗門面和迎客場所的下泊宮內,沒有任何(三等)玄部以上的中高階道士。而是由幾名(二等)洞神部的低階法師,帶領一群剛入道品的錄生弟子、清真弟子。

而這幾名維持日常的低階法師,盤問起來同樣也是知之甚少;只說是封山令下達之後,原本宮觀內(三等)生玄部、(四等)高玄部,的眾多真一法師、高玄法師、內教弟子,都連夜迅速撤走了。

也沒有說過要離開多久,只留下他們這些低階法師和入道弟子留守,並維持著下泊宮的基本運作;勉強應付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普羅信徒。而後,前往茅山腳下的另一處祠宇宮,也發現同樣的問題。

祠宇宮,顧名思義,就是作為茅山附近大型祭祀場所,而長期存在的一所宮觀;也是世俗大小齋醮法事的主要接待地點。與之性質近似的,還有分別位於山下和山中,接待訪客的紫陽觀和崇元觀。

前身就是圍繞著茅山,由常駐信徒和來訪香客聚集形成的館院建築。其中紫陽觀的前身,就是晉朝修士許詢的舊居;用以接待世俗信眾。而位於山內的崇元觀,則是長期接納一些身份顯赫的信徒。

但是最重要、也最為顯赫的,無疑還是位於積金蜂與大茅峰之間,楚王峪內的華陽三宮觀。也就是源自東晉陶景弘,圍繞著華陽洞天的地勢,建立上中下三館;如今的華陽宮、華陽中館、太平觀。

這裡才是上清派茅山宗的本山腹地所在,也是茅山宗大多數成員的修行地。相對其他聲名顯赫、訪客如織的宮觀,除了門戶間交流和朝廷敕使之外,絕少接受外界的探訪,也相對充滿某種神秘感。

而由位於楚王峪出口附近的華陽下館,三次敕修而成的太平觀;同時也是歷代茅山祖師/宗主的駐地和起居、修行之所。因此,才能夠在華陽三宮觀中領袖絕倫;成為朝廷正式敕封的茅山第一觀。

這裡也是道門各派之中,最高級別的受籙之所;唐代道士,根據授籙品級分為五等,即:初受的“都功籙”、二受的“盟威籙”、三受的“五雷籙”、四受的“三洞五雷籙”,五受的“上清籙”。

就像是詩仙李白,當初在泰山附近受的就是“都功籙”;而作為他的引薦人玉真公主,受的是第三等“五雷籙”,道品為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師;而壽王妃楊太真被出家時,則直接授予“上清籙”。

此外雖然在茅山上下,還散佈著若干附屬的館院廟觀,諸如茅君祠、樓真堂之類建築場所;但是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因此,這一次江畋實際想要探訪的,也就是華陽三宮觀所環繞的華陽洞天。

然而,當江畋的一行隊伍抵達了楚王峪口;被稱為內山山門的山官(山神)殿時;卻發現圍繞著山官殿的兩側,都被高聳數丈的磚石牆垣,所遮擋的嚴嚴實實;一直延伸到了山口兩側的狹銷山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