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吞地 作品

第131章 聲張虛勢下的逼迫【】

    邙山橫亙在雒陽北面,東西各有兩個缺口,東面是鞏縣,西面是平陰縣。

    鞏縣的正北黃河渡口是社津渡(五社津),社津渡西十里是孟津渡,孟津渡再西是小平津渡,小平津是一處黃河沖積的沙洲,南面是平縣。

    漢朝的孟津渡與後世人熟知的孟津渡不是一個地方,而是夾在小平津渡與社津渡之間,戰略位置遠不如平縣支撐的小平津和鞏縣支撐的社津渡。

    大漢朝是比唐朝還要強勢的王朝,也比唐朝強勢的時間長,足足強勢了近四百年,除了早期的匈奴人外,從來都是大漢朝按著別人狠踹,境內也就很少設置什麼關隘,大多都是以縣城的形式來代替關隘,而不是在山嶺中設置重城要塞。

    鞏縣是雒陽東面最重要的防禦重城,鞏縣的北面是社津渡,是邙山入雒陽的東面缺口處,邙山東面四五十里處就是旋門關,旋門關再東十里就是虎牢關,過了虎牢關就是一馬平川的河南東部平原。

    大漢朝境內很少有關隘,就算春秋戰國時修建的關隘,此時也都大差不差荒廢了,若非黃巾賊驟然反叛,皇帝和朝廷也不會設立雒陽八關都尉,可即便如此,也不可能在大冬天驟然修復已經毀壞的防禦要塞,比如本應該成為雒陽八關的虎牢關,事實上卻只能被一個山洞隧道的旋門關取代。

    一道南北縱向嵩山山脈將河南一劈為二,臨近黃河的旋門關、虎牢關是劈開的北面連接處,自鞏縣至旋門關是一道四五十里老犍背(長冶嶺),而旋門關像是一個穀道上的土丘,僅有一二十米的樣子,但這個土丘很陡峭,百姓就在土丘下挖了個隧道,如同一個城門似的。

    旋門關很小,頂多能駐紮千人,東面是虎牢關,虎牢關與旋門關直線距離只有數里,但兩關之間的穀道並不是筆直穀道,而是迂迴的一道長十里、寬百步穀道。

    虎牢關自春秋戰國時就存在,是一座遠比旋門關重要的戰略要塞重城,可屯兵過萬,本應該是取代旋門關的戰略重城,但因大漢朝幾百年境內缺少戰亂,這座戰略重城也因長時間失修而毀壞嚴重,反而不如防禦一個隧道似的旋門關方便。

    經過這場災難後,大漢朝會不會著重修復虎牢關?董虎也不清楚,但他覺得朝廷會修復,若不修復,又哪來的後世三英戰呂布?

    自皇甫嵩、朱儁、董卓三位中郎將再次送來戰敗消息後,董虎也不得不與“虎娃哥哥”的小劉辯請辭,不得不帶著要命的小公主向東越過鞏縣、旋門關、虎牢關。

    無論步騎,董部義從全都騎馬急行,僅兩日便越過了經年失修的虎牢關,董虎的膽子很大,將萬卒重新搭配重組,一個千人騎營搭配一個千人步營,一萬人組成五個混合營,董虎親領第三混合營居中,左右各兩個混合營,五個混合營自西向東一字排開,每個營相隔二十里,五個營東西橫向控制百里,一字排開向南快速推進。

    五個混合營組成一個橫跨百里的巨大雁形陣,是兩個斜線陣的組合,與草原狩獵軍陣差不多,是兩翼向前張開,向前突進,把所有獵物包裹在一起,一舉吞掉圍攏在一起的所有獵物。

    第一、第五兩個東西方向最邊緣的混合營向前突進,第二、第四兩個混合營推進速度稍次,最兜底的是董虎親領的第三混合營,也是戰力最強的重甲騎、重步兵混合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