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靜蘇 作品

861章 大明研究所農科院

學生驚悚:……不不不,院長,你回來,我不是那個意思。

你這樣做,我要把全校師生得罪死了。

全校師生有沒有被得罪死不知道,反正第二天接到這個通知時,整個書香院都快瘋了。

“我靠!一天不準吃飯?!翟院長瘋了……”

“我也覺得他瘋了。可這還不是最瘋了,他讓我們研究,天下到底有多少人餓肚子。我……”

“別問,問就是不知道。”

“完了!我哪知道天底下有多少人餓肚子?我就沒餓過肚子。”

……

有生富貴鄉的,完全沒餓過肚子。

也有寒門貴子,品嚐過餓肚子的滋味。

更有全家供養的泥腿子,知道鄉下的老百姓有多辛苦,卻從未思考過糧食的來之不易。

原因很簡單——做為全家供養的泥腿子,他吃最好的,穿最好的,除非全家餓死,全家沒有人會讓他餓肚子。

唯有體諒家人,真的有下過地幹農活,抄過書,拼命的想在讀書之餘讓家人過得好一點的貧苦學子,他們才會懂得翟院長的這一手安排到底是為了什麼。

《書香院報》:問天下讀書人,你知道大明到底有多少人填不飽肚子嗎?你心中能夠填飽肚子的標準是什麼?你知道他們每天吃幾頓,每頓吃什麼嗎?你知道他們為了這口吃的,到底要付出哪些辛苦勞作嗎……

一個個問題拋出來,讓書香院以及天下人解答。

同期,《博物志報》轉載+同問。

姚九爺姚鴻燦、大皇孫李安、二十二皇子李正等人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之前他們思考的是大明到底有多大,世界有多大,哪些工業改革有利大明。

唯有現在,認認真真討論著“吃飽飯”的問題。

顧清菱親自落筆,寫了一封《我眼中的一頓‘飽飯’》。她寫了她眼中的一頓飽飯應該是什麼樣子,不是什麼摻了野菜粟糠的餅或雜糧,也不是吃了上頓,還惦記著下一頓在哪兒的彷徨。

她眼中的“一頓飽飯”應該是今天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多吃幾頓就膩歪了,明天換一個花樣。

那是一碗白澄澄的大米飯,香噴噴的,再配上葷素搭配的炒菜,還要有一個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