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警視廳笫四搜查班警部 作品

第055章 二級維修能力

    探測信息自動送往中央計算機,並和計算結果一起實時反饋給飛行員(通過平顯和下顯)。

    apg-63具有多種對空工作模式,可以根據不同的搜索方式或選擇的交戰模式來選擇不同的脈衝重複頻率(prf):遠程搜索,使用中/高prf,根據飛行員選擇的搜索距離(18.5至296千米)確定prf,以期獲得較好的迎頭和尾追搜索效果。

    速度搜索,使用高prf,專用於迎頭高速接近的目標;近距搜索,使用中prf,用於格鬥時為響尾蛇導彈和航炮提供數據,具有16、32、64千米三種探測範圍,可以跟蹤多個目標。

    作為以上三種模式的備份,apg-63還有一種非pd模式,使用低prf,只能提供上視能力,因為非pd模式無法過濾地面雜波。

    此外,apg-63還有多種提供特殊功能的模式,包括:信標模式,用於向空中飛機的敵我識別系統(iff)發射詢問信號;手動跟蹤模式,作為自動跟蹤模式的備份。

    被動模式,用於監測外部雷達輻射信號,同時自身只發送微弱脈衝,以儘可能減小自我暴露的可能性;地圖測繪模式。

    1973年,apg-63雷達投入使用。

    1979年,該雷達裝備了可編程信號處理器,這是其首次在機載雷達上應用。

    這使得系統通過軟件編程就可以適應新的戰術、使用模式以及武器系統,而無需進行大規模硬件改進。

    1986年,apg-63停產,共生產大約1000臺,裝備所有f-15a/b型和早期f-15c/d型。

    但是apg-63並不完善。其平均維修間隔時間(mtbm)不到15小時。

    對該系統的航線可更換件(lru)的技術支持日益困難。原因之一是很多部件採購困難,而採用新技術部件則往往要求重新設計系統而被迫放棄。

    另一方面,持續惡化的可靠性影響了飛機的部署。

    如果航空站沒有二級維修能力,就無法對雷達故障提供技術支援。

    此外,由於設計時的侷限,apg-63事實上沒有多餘的處理能力和存儲能力來升級軟件,應付日益增大的威脅。為此,從f-15c/d後期型開始換裝apg-70雷達。

    apg-63(v)1則是針對apg-63缺點所做的重大改型,在可靠性和可維護性方面有了明顯提高,以滿足用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