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的小羊羔 作品

第238章 滅國不滅祀

    只是,慶忌搬出這樣的說法,幹出這樣的事情,鹿鳴已經暗道不妙。

    因為慶忌這分明是在提醒鹿鳴:越國王室的存在已經可有可無!

    日後大禹的祭祀,吳國完全可以代為之!

    “那,寡人又何必多此一舉,讓越王享國?”

    這著實是將鹿鳴問住的!

    滅國不滅祀,這在春秋時代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

    古人認為,神包括自然之神,天神,鬼神,祖先等內容。

    祖先死後化而為鬼神,敬祖祭祖也就是禮敬神明的表現。

    世人認為,祖先逝去後,他們的鬼魂仍然需要享用祭品。

    所以在先秦時期,即使是滅掉了對方的國家,往往也是“滅國不滅祀”,劃出一小塊地給他們建立祭祀祖先的場所,但大夫之家滅亡後很可能沒有那麼幸運。

    當年,楚國令尹子文的弟弟子良生了個兒子,有“熊虎之狀而豺狼之聲”。

    子文認為,將來毀滅若敖氏家族的,必定是這個鬥越椒。

    故而在臨死前哭著說:“鬼猶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餒而?”

    意思是若敖氏祖先的鬼神將會因沒人祭祀而餓肚子。

    後來,執政的令尹鬥越椒因為率兵造反被楚莊王打敗,整個家族被消滅。

    而古代的祭文往往以“嗚呼哀哉,尚饗”作結,就是在表達哀傷之後,讓鬼魂“趕快出來吃祭品”。

    能祭祀鬼神,代表著一個群體的存在,反之亦然。

    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滅國不滅祀的規則。

    如周武王姬發滅商朝後,將商紂王的兒子武庚分封為諸侯,負責商王朝的宗廟祭祀。

    後來武庚起兵叛亂,引發了三監之亂,造反失敗被殺死。

    但就是這樣,周王室依舊沒有毀滅成湯一脈的宗廟祭祀。

    他們另外找了商紂王的哥哥微子啟,封在宋國來接替這個祭祀的責任。

    所以在春秋時期,很多雖然是死仇,但都會留下對方一條血脈,讓他祭祀自家祖宗。

    由此可見祭祀祖宗的重要性!